《順著大腦習性,懶人也有高績效》:將許多心理效應應用在生產力上

對許多人來說,拖延似乎是改不掉的壞習慣。不過,對《順著大腦習性,懶人也有高績效》一書作者來說,他認為我們缺乏意志力、拖延、記不住東西,乃至於看起來爛散的壞習慣,其實都是大腦在惡搞!

本書引用許多知名心理學的概念來解釋我們的「生產力殺手」,好比:

❌多工作業事半功倍,是聰明的工作法

一心二用其實是產能殺手。想起上次去國合會演講,學員希望我能分享「一心多用」的秘訣。我只好用一些實例,來告訴大家這種想法為何會影響大腦,進而降低我們的產能。重點就在於——「任務切換」,其實是非常耗能與耗時的。

❌事情先做到一個段落,下次繼續時效率更高

這部分其實有個「蔡戈尼效應」(又名蔡戈尼克記憶效應)可以解釋。事情沒做完,我們其實很難真的「放下」,去做別的事。此效應是指,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對於已完成的工作,動機已經得到滿足。但若工作尚未完成,大腦會有一個像是暫存記憶體的空間,會一直卡著這件事情,讓我們難以好好的做下一件事。

類似這樣的心理效應,應用於解釋我們生產力的狀況,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好比,書中提到,人腦消耗的熱量,高達身體每日所需20%。因此,它天生就會自動開啟「省電模式」,不但害你做事拖拉,恆毅力、專注力也隨之下降。這種習性要去「違反」,自然會需要我們學習一些與直覺不符的策略與作為。不然,跟大腦硬碰硬,往往是兩敗俱傷呢!

本書結構清晰,每篇文章篇幅幾乎都在兩頁以內,閱讀起來相當輕鬆,作者給出的建議也很清楚而具體,對於想要改變「工作型態」的讀者來說,會是很入門的參考書籍。惟對於平常就有在看心理相關書籍的人來說,本書可能比較淺。若讀者喜歡類似的書籍,想看更進階的版本,《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一書會是很好的選擇。

以下把本書中出現過的效應與心理學概念做個整理,大家可以猜猜這些效應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生產力的:
  • 從眾效應
  • 損失趨避
  • 心理抗拒效應
  • 決策癱瘓
  • 心情一致效果
  • 自我暗示
  • 工作動機
  • 自動化思考
  • 自我肯定/宣告
  • 番茄鐘工作法
  • 前饋思維
  • 臉部/身體回饋假說
  • 獎賞迴路
  • 遊戲化
  • 強化/增強
  • 視覺化
  • 完美主義
  • 心流
  • 遮蔽效應
  • 喊叫效應
  • 柴嘉尼效應
  • 動態休息
菅原道仁
方言文化2019/08/28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