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心理師的求生指南12/12:(特別篇)十位已經在路上的心理師想跟你說

各位讀者大家好!2021年我在《張老師月刊》連載了一個專欄:「新手心理師的求生指南」。因發表至今已超過一年了,最近會慢慢將之前的文章,以一個月一篇的速度分享到這邊。

如果對於新議題感到興趣的讀者,也歡迎支持《張老師》的紙本月刊或電子雜誌唷!
這次要分享的是專欄的第十二篇,也是最後一篇文章。

文章出處:張老師月刊,2021年12月號,528期。

特別篇:十位已經在路上的心理師想跟你說

撰文/蘇益賢(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專長:接納與承諾治療、第三波行為療法之整合,正向心理學,職場心理學與員工協助。)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專欄已來到最後一期。衷心期盼這段時間不同角度的文字分享,能陪伴剛上路的新手心理師,慢慢且穩定地走過職涯的一小段路。

在最後一次專欄,我找了十多位「已經在路上」的心理師,邀請他們對新手心理師們說說話。雖然這些夥伴來自不同場域,工作內容也有些許不同,但一樣的是,他們都在為著大眾的心理健康努力著。期待這些充滿溫度的喊話,能陪伴新手夥伴們,找到未來繼續向前的力量。

#想要 #不要 #需要

吳家碩心理師長期投入睡眠領域,還經營了一間主打睡眠的「好夢心理治療所」並擔任執行長,著有《0-6歲好眠全指南》、《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失眠保證班》等書。他想說:
「想要」走在「不要」前面。在心理師的職業養成過程中,我常提醒自己去想「想要」什麼,像是: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內容與氛圍,而不是一味的告訴自己「不要」什麼。想要與不要一樣都會使人前進,但當「想要」的念頭及慾望走在前面時,會是一種美好的拉力;不過,如果是想避免或逃離心中所想的「不要」時,便是一種有壓力的推力。當「想要」的生活愈來愈明顯時,這時你就會更清楚什麼是你所「需要」的!祝福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所想要及需要的!

#焦慮 #過度認真 #平衡

林士傑心理師是我在經營社群時認識的夥伴。理工腦的他,希望能透過文字,想讓諮商好懂一些。本身亦為《Let's Con-來諮商!》創辦人,參與過《2020諮商心理師節》、《教育部:讓我聽你說》等活動。他想說:
學習心理諮商真的很令人焦慮,彷彿永遠不會有覺得自己「夠好」的那天。為了甩開這種焦慮,我努力學習變成了「太過認真」的人。有時候很充實;有時候心好累。直到某次一位老師跟我說:到現在他都還會有這種感覺。我才發現原來要學習的不是透過認真努力把它甩開,而是試著與它共處,找到與能力焦慮相處的舒適距離。這條路是一場馬拉松,用自己舒服的步調前進才走得遠喔。

#自我苛責 #瘋狂上課 #放下「應該」

在提到心理學Podcast時一定會提到的「哇賽心理學」,節目的執行編輯NANA(蔡佳璇),其實也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原任職醫學中心的她,選擇走出巨塔,成為用Podcast來傳播「心」知的初心者。她想說:
苦讀三年終於拿到心理師執照,帶著想要一展長才的雄心壯志踏入職場。但現實怎麼和想像不同?!我這樣做是對的嗎?為什麼個案好像沒進步?執業初期,我也曾感受過不確定的焦慮和自我苛責的挫敗,努力上著五花八門的課來使自己安心。但隨著時間累積,才發現心理治療歷程更像一場自我探索之旅。感謝個案的信任,讓我們和他獨一無二的生命經驗交會、有機會去思考人的本質,回過頭來形成自己的治療理論。請相信心理師沒有「應該」的樣貌,現在你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養分,你正在陪伴自己貼近心中想要的樣子。

#奇幻之旅 #行動中學習 #勇敢前進

草木談心,兩位諮商心理師的Podcast節目,希望透過節目讓民眾更認識諮商,並破除刻板印象,他們想說:
歡迎來到助人的奇幻之旅,心理師是百百種行業的其中一種,但是套句聽眾告訴我們的:「你正在做一件很酷的事。」在這趟旅途中,你將翻閱一個又一個故事,來自自己、或來自案主,也許你感到興奮,也許你很焦慮。我們想說,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開始後從中學習,你會慢慢變得厲害(雖然我們不覺得自己厲害)。但既然踏上了,就勇敢前進吧!這是一條辛苦且有價值的路!

#對生命保持謙卑 #脆弱與堅強 #謙遜

積極經營婦女身心健康、親子教養的曾心怡心理師,本身是初色心理治療所的副所長。在臨床心理師與母親這兩個角色上,不斷學習也相互映照著。她想說:
人生所有的體驗都不會白走。在看過人生許多風景之後,對於生命中很多的無法選擇,會是一種體悟,而不僅僅是「知道」。在經驗中感受,在感受中也不忘用心理學的知識去理解與貫串,所有的經驗都將成為你臨床工作的養分,也豐厚了自己的生命。此外,也別忘了對生命保持謙遜。我們的工作都在和人的脆弱與堅強在一起,看得越多,會對於人性有更多的敬佩,也更明白永遠要保持學習與謙遜。

#負責 #尊重 #轉彎

郭曉燕心理師是個「純種心理人」,四年前踏進出版界,從此在書中安頓自己。目前執登於寶山醫院,擔任研究案的專任心理師。偶爾也接翻譯。大家熟悉的多本心理學書籍,如《心裡的傷,身體會記住》,因涉及心理專業,都由她協助審閱、編輯。她以「編輯」作為一種比喻:
編輯或翻譯一本書跟心理治療很像,都必須不加諸個人主觀經驗,盡力了解、並忠實反映工作對象(文本或個案)的世界。我們的工作可能會對別人產生重要影響,所以要為自己的專業負責。同時也尊重自己的專業,不要任意被剝削,即使面對的是老闆、朋友、家人。別害怕生命意外的轉彎,順勢而為。別讓任何人的想法局限你的未來,別讓任何人決定你的人生。你必須自己去嘗試,才能找到理想的生活與工作型態。

#職涯規劃 #挑戰 #生存資本

胡展誥心理師是我因「書」而結緣認識的夥伴。徜徉在府城台南的他,希望每一天的工作都像是旅行。因為喜歡說話,所以也寫了幾本書。他想針對「職涯」這部分提醒新手的是:
成為一個協助他人探索內在世界、生涯規劃的心理師,平衡自己的「現實與理想」也是重要的議題之一。踏出了校門,才是修練的開始。試著在一個地方蹲點,累積實務經驗;試著接受不同的挑戰,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優勢;建立人脈、與人為善,累積自己的生存資本;持續為自己尋找學習的管道,保持市場競爭力。

#學術 #火花 #還沒有解答的問題

馮雅群心理師是我政大的學妹,取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後,目前正從事教職。一腳踏入學術界的她,期待研究與實務可以發揚彼此。她想分享另一條心理師職涯的可能路徑:
在念博士班以前,就有人跟我說這會是人生中最好的幾年。而事實也是如此,在博士班的路上與指導教授合作盡情的探究還沒有解答的問題,並窮盡方法去回答,這樣的經驗成為我最寶貴的資產。青春應該浪費在喜歡的事情上,我非常珍惜與滿足地度過博士班的歲月。謹以此經驗鼓勵對研究有熱情但還有點猶豫的臨床心理人,如果你也嚮往全心投入研究的過程,不妨開始尋找適合的指導教授。當然,博士班畢業不是這條路的終點,但是這其中激盪出來的火花會陪著你很久。

#深思 #熟慮 #盟友很重要

最後,與我一起經營「心理師想跟你說」的丁郁芙心理師還有我本人,則想跟還在路上,或者剛上路的新手心理師說:
「快逃~」成為心理師之後,眾多挑戰才剛開始。如果你沒有想清楚,這句話值得你再想想。如果你是真心的,也請記得在路途上,慢慢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走,將能走得更遠。
這一年的專欄就先到這邊了,再次謝謝讀者們的支持與閱讀。後會有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