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理學幫你一把——讀《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

♫讓心理學幫你一把 ♫蘇蘇推薦文 
♫你需要的是休息 ♫而不是放棄 

  閱讀《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哇賽療心室,19道練習陪你解鎖人生難題》一書過程中,我腦中自然浮現宇哲老師理性的聲線,還有心理師蔡佳璇(Nana)感性的話語。相信平時有在收聽Podcast 節目「哇賽心理學 」的聽眾們,一定會和我一樣,在明明是視覺體驗的閱讀過程中,聯覺的發現——「咦?怎麼會有聲音!」 

  在心理學推廣與普及的路上,「哇賽心理學」的品牌名稱已然是個經典代表。從一開始的臉書、IG 經營,到後來越加成熟的Podcast 節目製作。於一旁以景仰之姿觀察的小粉絲我,一直覺得哇賽心理學的成長茁壯,其實靠的正是科學心理學的本色,也就是「實驗」精神。 

  不斷嘗試、挑戰各種能和心理學對話、跨界、激盪的可能性,並在這些眾多可能性中淬煉出每每都能超越「哇賽」自己的更多「哇賽!」(我書桌的筆桶裡,還有兩支〈哇賽心理學〉金句的特製原子筆!)。 

  不過,有做過實驗的人都知道,實驗之路其實辛苦。偶爾有機會與他們交流,聽聽彼此最近新實驗中難得的「順利」;更多時候則是互相吐吐苦水,聊聊彼此這段時間的跌跌撞撞;分享彼此在受點傷之後,仍得勇敢起身,繼續往下走的勇氣。 

  很高興這次能在第一時間,搶先拜讀《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哇賽療心室,19 道練習陪你解鎖人生難題》一書。本書從Podcast 節目「哇賽心理學」中,精萃出幾個聽眾最有共鳴的主題,依據節目內容與聽眾回饋,重新架構與書寫,每個主題都切中了台灣近幾年重要的時事與心理議題。 

  這麼精準的議題挑選,相信正是與聽眾往來互動過程中,精煉出來的獨到眼光。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讀者們,也必能從這些主題裡,找到自己所需的養分,並在閱讀過程中,出現某些頓悟、洞察的「啊哈」時刻。 

  浸泡在心理學領域多年,深深受益於心理學的我,有時會感到些許遺憾:「是不是只有像我們一樣,走上心理學領域,才有機會學到這些很棒的概念與工具?」這也是我致力於大眾心理學推廣的初衷,而一路上能有「哇賽心理學」一起並肩前行,真的非常幸運。 

  某次與Nana心理師在錄製完節目之後,我們小聊了一下彼此的近況。聊到後來,我們也都發現,心理師、乃至於廣義具有心理學背景的人,我們的人生也都會不順、會卡住、會失意。 

  但很幸運的是,在這些慌亂的時刻,我們手上有工具。而且,這些工具多半都是研究者透過實驗確認,證實有效的工具。面對不順遂時,我們一樣會難過、會低潮,但因為有「心理學」作靠山,我們在面對難過、失意時,就比較不會那麼害怕。 

  身處人生這個舞台,處處都是「功課」。本書從「陪自己獨處」、「與家人相處」到「與社會連結」,橫跨著三大場域,精挑細選、扎實整理了舞台上芸芸眾生的我們,可能在做功課時會用到的心理學概念與方法。 

  我想起小時候在寫參考書題目時,有些比較困難的題目,在作答區的空白處旁邊,會有個方形的框框,裡面寫著在這一個難題解題的過程中,會對你有幫助的提示和叮嚀。多半時候,在面對難題時,我們可能不是「沒辦法」、「沒能力」,而是需要一些鑰匙,或是提醒。找對了方向,「努力」才有機會成為擊破難題的關鍵。 

  因此,讀者不妨把本書當成我們在人生常見難題的解題路上,貼心幫你整理好的「解題小提醒」。在你覺得卡關,好像沒辦法把這一題寫完的時候,先休息一下,翻翻本書,找找提示。而後重新整理自己的狀態,調整後續的新策略,再試一次看看。 

  當然,最後又要再搬出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並且說三遍以呈現出它的重要性:練習、練習、再練習。大腦的神經可塑性告訴我們,那些你不斷接觸且熟悉的概念,在未來將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而在心理學領域「練習」超過十年的我,發現⋯⋯這句話是真的! 

  期望讀到本書的讀者,在一個個概念的理解還有生活中的練習之後,慢慢能把這些工具內化到自己身上。相信假以時日,你會從一次次的「啊哈」中發現:「哇賽!心理學真的是很實用的工具!」 

♨♨♨

本文摘自《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哇賽療心室,19道練習陪你解鎖人生難題》一書之推薦序,由蘇蘇撰寫。本書作者為哇賽心理學的蔡佳璇NANA臨床心理師,以及服務於寬欣心理治療所之葉品希臨床心理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