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蘇讀小說《小小世界》:關於「家」的思考

 對你而言,「家」是什麼呢?當有人提到「家」的時候,你第一時間浮現的想法是什麼呢?

 家,這個對多數人來說再熟悉不過的字,默默承載了許多想像。多數時候,世俗對家的想像,是「光鮮亮麗」的,是「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的那種想像。但長大之後,接觸到更多種不同類型的「家的故事」後,反而覺得兩相對比,讓人覺得殘酷。

 也許可以這樣比喻吧!家,可以是「愛」的來源,也可以是「害」的根源。可以是讓人安心的空間,也可以是讓人懼怕的場域。

 在讀完日系作家一穂ミチ的《小小世界》後,蘇蘇感受到的,就是「家」這個字簡單幾筆畫的背後,存有的那種深具張力的衝突感。



 《小小世界》是由六個故事構成的。六種「家」的意象,六種人生的不如意。六則不算長的短篇,卻篇篇都承載著數種人生與家的樣貌。假裝感情和睦的妻子、心思細膩的大塊頭少年、細心照料卻因意外去世的孩子、因恨而結識的被害者遺族與加害者、困在女性身體中的少年、無法勇敢追愛的學生⋯⋯讀完小說的我小小感慨,各種看似偏離正常的違常,會不會其實才是社會裡的日常。

 不知道誰說過,「沒有人是完美的」。那麼,由不完美的人所組成的家,怎麼可能會是完美的呢?也許,真實的人生,就是在這樣的不完美與徬徨之中,慢慢找到一種自處的平衡。而某些可能被稱為「陰暗面」的存在,其實也不需要用力閃躲與迴避;勇敢張開雙手,熱情擁抱,會不會是更符合人性的作法呢?

 在閱讀《小小世界》時,我一直想起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說過的一句話: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契機。」
在每個擁抱失望與失意的瞬間,正是我們彼此更為靠近的時刻。而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我們更能看見的是真實的彼此。會不會,新故事的起點,就存在於真實之中呢?

 六個故事,各有不同的特色。除了劇情設定之外,議題也觸及了對不少家庭來說都十分具有張力的元素(這部分就不爆雷,讓大家自己來享受了!)。此外,在文字呈現與使用上,作者也發揮了一些巧思。這部分的創意,也讓讀者有機會透過不同的途徑,一躍而進地跳入更多關於「家」的不同想像。

 2021年《小小世界》於日本出版後,隔年就獲得本屋大賞的第三名。亦入圍第165回直木賞、第12回山田風太郎入圍作、第43回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等。而蘇蘇讀完的感受,像是喝了一杯濃淡合宜的美式咖啡,苦中帶酸、酸中帶甜。敬邀有緣的大家一起來品味!

 我也很喜歡作者在小說裡,寫給台灣讀者的這段話,在此引述:

一日告終,街道沉入夜幕,家家戶戶點起燈光。
每當傍晚時刻來臨,一股無奈油然而生。
那一盞盞燈光內側,存在著陌生人們,未知的家庭,未知的世界。
台灣的窗框後方,想必也存在無數小世界。
台灣,也是我未曾認識的世界。
然而,儘管不曾謀面,儘管語言不通,窗後的愛、悲傷與孤寂仍連繫著我們。
誠心感謝各位台灣讀者,謝謝你們探看我的窗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