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學習法》:顛覆你對「有效學習」的想法

之前買了《最強大腦學習法:不專心,學更好》的電子書後一直忘了,最近因為要跑Readmoo馬拉松的關係,又打開了本書。一看就無法停下來XD

本書作者發現,「苦讀」未必總是能成功。而背後的關鍵因素正是因為,苦讀並不符合大腦運作的機制。此外,許多本來被認為不利於學習的現象,好比:分心、遺忘、愛睏,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邪惡。許多時候更是有效學習的方法。

以文案中的幾個例子來舉例,好比:
Q.聽音樂讀書,比安安靜靜念書效果更好?
這乍看違背「專注」精神的建議,背後主打的是,如果在記憶儲存的過程,製造一些「難度」,反而可能加強大腦記住的力道,讓你的記憶維持更久。在書裡,這被稱為有益的困難(desirable difficulty):你愈是費力提取一個記憶,後續的提取強度及存儲強度(也就是學習)就會愈高。
Q.固定時間、地點的讀書習慣,其實不利大腦儲存資訊?
念書的環境,如果有所變異,我們的大腦就得去學習這種「不固定性」。雖然每一次到新環境,都得用點力,才能專心起來,但未來,在你需要在不同地方提取這些記憶時,你會發現這更容易做到。
Q.什麼都還沒念,就先來個考試,對學習幫助很大? 
這也是我好喜歡的一點,而且打算未來用在課堂上。在完全還沒學習之前,就盲考學生,結果當然是慘不忍睹。但這種預考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能藉由考試的內容來理解,未來在學習時,哪些環節是重要的。書中也提到,考完之後,如果能在一段時間內,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邊,這樣預考的學習效果會最好。

--

類似這樣,許多我們對「有效學習」的想像,都被一些很新的認知科學研究給打臉了。我自己最有感的是,以前大家倡議的「筆記」和「考前複習」。緊抱著筆記,一直唸,一直看,其實會帶來一種「錯覺」,你看久了,覺得眼熟,就覺得自己應該會了。

但當考題出來時,你要「從零」開始提取,就發現那個「很熟」的感覺根本是假的。因此,作者提醒「自我測驗」,才是有效的。拿出一張白紙,把你剛「以為」你會的東西寫下來。從零開始想。又或者,找一位朋友,向他解釋你學到的東西。透過這樣的檢視,你才是真正的學到,而不只是「知道」而已。

之於我,立刻想動手寫寫這篇短評,也是一種「自我測驗」。你能否用必要的篇幅,向其他沒看過這本書的人,精要的解釋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就考驗著你對本書掌握的程度到哪邊。

--

本書誠摯推薦給:學習者(包含學生、喜歡看書的大家)、教育者(老師、講師、爸媽等),以及對於如何有效學習感興趣的讀者,心理系的學生也應該看看本書,你會發現這本書其實是有趣與實用版的「認知心理學」,也許會讓你重新愛上這門課喔~

Benedict Carey
天下文化2020/08/31出版

收穫度:5.0/5
易讀度:3.5/5
實用度:4.5/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