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人有臉書,他們會在臉書上寫什麼?——讀《唐宋詞的情感世界》

曾經的我,非常喜歡國文。

我那個年代的國文課本

國中的第一堂國文課,我們讀「夏夜」,楊喚這首不到四百字的新詩。沁涼的插圖搭配詩句,是深藍色的漸層,是我仍印象深刻的第一件事。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國文老師手上的課本。不是深藍的漸層,而是密密麻麻,超過千字的註解。

第二課、第三課、第四課⋯⋯不只第一課是這樣,不管作者來自什麼朝代、什麼背景,他們作品裡的一字一句,在老師眼中似乎都藏著沒說完的故事。也許是修辭、常見錯別字,又或者是哪幾句話裡,作者其實隱約透露著什麼沒有言說的感受。這讓我非常崇拜老師,好像洞察人心的翻譯機一樣,讓我們更能讀進一篇作品之中。

劉少雄
2020/10/29遠流出版

閱讀《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一書時,突然想起剛剛那些回憶。同時,我突然發現,我現在從事的心理師工作,其實和當年老師在課本上做的事,有所呼應:

我們都在試著透過這些現有的素材,試著去靠近一個人。

正如國文老師所做的,試著透過文字,去靠近寫出這篇文章的作者,在那個時空背景中,他為何難過、為何哀愁,又為何喜悅?

有時,老師對課文的分析有規則可循,我們學著學著會了,嘴上也能說著幾句。「啊!這裡是頂真、哪裡是譬喻」。但更多時候,老師的分析似乎沒那麼多規則可循,反而是更偏向情感面的,透過同理心感其(作者)所感,而悟出作者內心的聲音。

這種透過既有線索,試著看出對方未明言的弦外之音,正也是心理師工作的重要任務。透過案主的話語、動作、行為反應,我們從這僅有素材中,試著去靠近、感受、認識,與理解對方。

與此同時,心理師也時常會因為個案分享的故事而深受感動。英文字「touched」的「感動」之意,正是指我們內心也被觸碰到的感覺。也許,是某個決定改變的時刻;又或是某天,個案勇敢跨出舒適圈的作為⋯⋯諸如種種,總讓我一再感受到生命本身的不可思議。

而這種感動,其實未必只有心理師才能體會。我發現,各式各樣的創作,其實都是一種我們能「被感動」、「被碰觸」的好素材。

人類喜歡聽故事的天性,從古至今沒有變過。於是,我們追朋友臉書,想知道他最近怎麼了。我們在IG上看照片,猜想朋友的近況。

在閱讀《唐宋詞的情感世界》時,我打趣的猜想,這一篇篇唐宋詞,應該就是在遙遠的古時,這些作者在「古人版臉書」上的發文吧!?

只是,因為語言與語法上上的隔閡,使得我們覺得這「古人版臉書」不那麼有趣。當然,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因素,應該是因為我們每次看到這些古文時,都想起了要考試的回憶。

乍看之下,《唐宋詞的情感世界》好像是「國文課本」。但細讀之後,我認爲這更是一本「一位國文老師與古人的對話集」,作者劉少雄就像以前我敬佩的老師一樣,為我揭開這些古文背後的喜怒哀樂與人性。翻開〈蝶戀花〉,我們看見的是人類本性「執著」的一面;翻開〈玉樓春〉,作者提醒我們要好好享受生活、把握當下;翻開〈菩薩蠻〉,你知道觸景傷情是人性的一部分⋯⋯

讀古文,就像是看古人的臉書。他們藉由創作整理自己的生活與人生,其實跟我們每天在手機上做的事情差不多。只是,貼文若沒機會被閱讀與理解,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所以,來讀點古文吧!在心裡把這些古人「活生生」地想像出來,就像你臉書上的好友一樣。讀讀他們的人生故事;儘管時空不同,但古人與今人仍有不少「交集」,我們都有七情六慾、有煩惱也有快樂;不管你是國文老師、心理師、蘇東坡,還是辛棄疾,我們都一樣。

所以,讀古文,你也許能找到慰藉,知道自己不孤單。在空中,我們與前人進行某些會心交流。你會在古文中看到自己,更多時候,還有機會找到一些人生難題的解答(畢竟,古人也曾煩惱過類似的問題,只是形式不同)。

我不是那麼懂文學,但我略懂人性。
推薦讀者讀讀古文,一起從文學裡,看見人生的各種樣子。

--

書目資訊:《唐宋詞的情感世界

  • 臺大中文系及通識課程最受歡迎的詩詞教授劉少雄至情力作。
  • 精選40位詞人、120闋詞,以16個單元主題,探討近60種幽微深邃的生命情態,認識人間情愛的多種面貌。
  • 回到感官世界,以情感喚起情感的全身心參與、沉浸式閱讀,細膩體會詞中的聲色之美、言外之意。
  • 像看電影一樣讀詞,在如鏡頭般一幕一幕的推進中,走進詞人時空,心歷其情其境,和作家所見所感。
  • 為現代人的情緒出口而寫。當我們變得只會用貼圖、按讚來表達情感時,就從讀一闋詞來尋回心靈的敏銳吧。
  • 深度理解詞中的情緒語言,什麼是惆悵?什麼是斷腸?什麼是銷魂?真正進入唐宋詞,也真正進入了我們自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