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想跟大家分享的書很有趣,雖然這本書看起來像是繪本、童書,書封似乎是給國小學生看的書。但看完之後我覺得,其實很多對工作、職涯等議題感到迷惘的大人,其實也非常適合看一看這本書。
僕たちはなぜ働くのか(上+下)
作者:池上彰
繪者:佳奈
采實文化2020/09出版
如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是一本給小朋友「認識世界」時,非常棒的書。
它有幾個令人驚豔的地方:
一、完整的討論了「工作」這件事的不同切入點:
除了經濟支持之外,工作也是一種人們互相付出、貢獻、服務、互助的機會。我在閱讀時,一直一邊分心想到,某一頁的內容,感覺可以再延伸討論其他的主題。沒想到,翻了幾頁之後,作者就提到了那些我希望延伸討論的議題。
好比:懂得各行各業的「專業」,能讓孩子更能尊重不同職業的人。知道每天生活的每個角落,都不是「理所當然存在的」,這種「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真實體悟,也能讓我們更懂得感恩。
二、本書對於工作的諸多討論,其實也很適合大人參考。
像是善用自身優勢、喜好、特質來思考工作;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議題(覺得這主題「太大人了嗎?」,但仔細想想,有多少孩子,在唸書與生活之間,嚴重失衡了呢?作者很厲害的地方是,把這樣看似大人才需要關心的議題,超前部署,向下扎根,而且寫得連小朋友都能讀懂),又或者是時間管理、工作與快樂的關係等,其實是很多已經在工作的大人們,都沒有機會認真想過的事。
類似這樣給小朋友的職涯書,之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這本書像是「工作選項的百科全書」,介紹了五百多種可以拿來當作工作的職業。當時一直是我在處理青少年職涯與自我探索的口袋書單。
很感謝能有《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的出現,補足了另一種閱讀的方向。這本書不太像是「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引導讀者思考的「思考書」,裡頭諸多問題其實都很重要,但在我們唸書、長大的過程,似乎都沒有人告訴我們要想一想。
值得一提,在套書的下集裡,作者也很先進的討論到了「未來的工作模樣」,像是:在未來更多新職業的可能(youtuber、AI如何影響工作等),這部分也讓我很驚艷。
本來看到書封寫「看過的大人紛紛感歎:『要是小時候看過就好了!』」本來覺得,甘安捏😂 但自己親自翻閱之後,才深深同意這句話!
***
工作與生活的關係,一直是我很關注的議題。原因是,我自己就是過來人 😓
2018年,我從本來穩定、但不快樂的專職工作離開,切換到一個雖然比較不穩定,但有比較多實驗與探索機會的職涯模式。
轉換初期,我發現以前工作的「不快樂」沒有了。但是,另外一種「不快樂」出現了,當時的我十分迷惘、擔心與害怕。但正也是在那段時間,讓我有機會應用自己所學(心理學的專業),重新去練習,與工作(特別是「自己真的想做的工作」)過程一定會遇到的「不快樂」和平共處,甚至培養出「苦中作樂」的本事(沒錯,這段經驗,也是我後來寫出《練習不快樂?!》這本書的一個前情提要)。
日本人曾說,Ikigai——生命的意義,就是你每天早晨起床的理由,你生存的價值。如果你能找到四件事情的交集:你熱愛的事、你擅長的事、別人會付錢給你的事,以及,這世界需要的事,你就能找到Ikigai。聽起來很困難,但仔細想想,這很值得。何況,一切很值得的事情裡,有哪一件,不是難得不得了呢?
回顧每個人的人生,「工作」一定都會佔去非常多時間。與其,讓工作被定義在「痛苦」、「僅為糊口」而做,我們是不是更該得去思考,如何翻轉自己與工作之間的關係,讓這個佔去極大時間的「任務」,能從工作變成職涯,甚至變成志業呢?
本書雖然是寫給孩子看的,但作者也不打算只提供所謂的「美好泡泡」,只描述工作的「快樂」。更多工作帶來的「辛苦」與「不快樂」,也許是瓶頸、迷惘、衝突,也都在書裡的兩條支線:「故事線」與「概念說明」進展的過程,一邊呈現了出來。
誠心推薦所有被問過「人為什麼要讀書」、「人為什麼要工作」的爸媽,陪孩子一起閱讀這套書。相信我,就連身為大人的我們,都能從中,重新去思考一些與工作有關的重要議題。
閱讀本書:《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