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就怕被罵嘛」
這句話出自YouTuber團體「反正我很閒」的口中,儼然變成經典名言。
但,當職場員工心中「只想著」這句話時,這個組織就必然會出現重大問題。
但,當職場員工心中「只想著」這句話時,這個組織就必然會出現重大問題。
《心理安全感的力量》一書提到,
未來世界的模樣「不是」穩定、確定、可預測的,
而是具有這四個特質:
【Volatile】
不穩定的;易變的;易怒的,喜怒無常的
【Uncertain】由許多相關的不同部分組成的;構造複雜的
【Ambiguous】含糊不清的;引起歧義的,模棱兩可的;不明確的
Fearless Organization: Creating Psychological Safety in the Workplace for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Growth
Amy C. Edmondson
天下雜誌 2020/09/02 出版
書裡一個數據也讓我記憶猶新,蓋普洛2017年民調顯示:
當你詢問員工是否同意「我在工作上的看法,會被受到重視」這句話時,只有30%的員工同意。
而研究發現,這個數據在一間公司與組織裡,若能提高到60%,
則能減少組織裡27%的流動率、減少40%公安事故,還提升12%的生產率。
而這背後的關鍵,其實就是組織裡的「心理安全感」是否足夠。
要如何評估一個組織的心理安全感呢?
作者長年研究這個議題,並簡單設計了幾個問題,可以用來測量:
心理安全感調查方法
- 如果你在團隊裡犯了一個錯誤,這通常會對你造成不利。*
- 團隊成員能夠提出問題,即使是棘手的議題。
- 團隊裡的人有時會拒絕接受別人的與眾不同。*
- 在這個團隊中冒險是安全的。
- 很難向這個團隊的其他成員尋求幫助。*
- 團隊中沒有人會故意做出貶低我的努力的舉動。
- 與團隊成員一起工作,我的獨特技能與才華可以得到重視,並且充分發揮。
在這幾題中,有打上「*」號,意味著「反向題」,你愈同意的話,表示心理安全感愈低。
而其他題則反過來,愈同意的話,表示心理安全感愈高。
我們都知道,員工能否安心地表達意見與看法,時常攸關著組織的表現;更多時候,更攸關著人命。在《心理安全感的力量》一書裡,你會看到大量例子,好比在醫院裡、在核電廠、在企業中,有敏銳的員工看見某些「異樣」,但他們可能「不敢說」;或者,說了被忽視,甚至「被消音」。這種事情的後果是,釀成更大的悲劇與損失。
作者提到,有些方法確實可以在組織中建立心理安全感,好比:
- 建立可以自由分享意見和感受的氛圍
- 鼓勵提問
- 對壞消息做出適當反應,而非斥責和批評
這些概念,我相信所有領導人都「知道」,但要如何落實,真的考驗著領導者的智慧。
所幸,這本書裡除了失敗的案例之外,也分享了許多成功營造出心理安全感的案例。我們可以從這些案例中,看到領導者的觀察力、耐心與創意,用盡各種方法,試著讓「真話」可以不會因為「恐懼」而消失。雖然不簡單,但卻很值得。
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先參考作者在TED裡的分享 :)
PS.博客來書評區,有讀者反應,本書翻譯不流暢,但我自己閱讀時是覺得還好 :P
閱讀本書:《心理安全感的力量》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