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正念吃」的秘訣:淺談正念飲食

本圖文由蘇益賢、丁郁芙臨床心理師共同創作,歡迎自由轉載,惟需標記出處(https://headshrinkerspocket.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5.html)與作者,並不得異動內文。

--

吃東西有很多方法,有些方法不太健康,像是:狂吃、怒吃、暴飲暴食、刻意節制的不吃或小心翼翼地控制。但你可能沒想過,還有另外一些方法,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品嘗到食物的美好滋味,又能在不知不覺中減少我們吃進去的份量。今天,與你分享Dr. Susan Albers 設計的「正念飲食」觀念,邀請你一起來實踐看看!   

第一招 好好坐下 

找一個適合用餐的環境,比較建議找一張桌子,而不是站在冰箱旁或在車上搖晃著吃。把食物放在桌上,好好的裝在餐具(像是碗盤)中。把注意力留給食物,更能享受食物帶來的美好。   

第二招 細嚼慢嚥   

留意你咀嚼食物的速度,試著放慢它。試著好奇的觀察,平常吃飯時,一口飯自己會咬幾下之後,把它吞進去?如果再細膩、緩慢的多咬幾口,口中食物會有什麼改變?   

第三招 仔細品嚐   

打開你的眼睛與鼻子。好好的看著、聞著在你眼前的食物。試著減少會讓你分心的東西,像是電視或者是手機。專心的做著「吃飯」這個動作,你會更能發現吃這件事情最單純的樂趣。

第四招 簡化流程   

在家中,把健康、營養的食物放在方便取得之處。相反地,把高熱量、較不健康的零食或飲料藏在平常不容易看見的地方。眼不見為淨,我們會更有機會不被它們誘惑!   

第五招 笑一個吧   

在每一口飯之間,稍微停留一下,為了這美好的一餐微笑。停留時,試著觀察自己的狀況,你可以問問自己:「吃飽了嗎?」、「現在吃的感覺是什麼?」、「身體在吃進這些食物之後,有怎樣的感覺?」、「目前吃進去的量,會不會太撐?」

第六招 紅色餐具 

沒錯,就是餐具。2012年的研究顯示,比起藍色盤子,我們用紅盤子時,吃下的零食比較少。這可能跟我們大腦面對紅色的預設反應有關(所以紅綠燈的紅色,也是用來傳達「停」的訊息)。趕緊替家裡添購幾個紅色餐具吧!     

第七招 非慣用手 

用非慣用手吃飯,可以打破我們太自動化的飲食習慣。研究發現這樣子做,可以減少30%的進食量。另外,試著練習用叉子代替湯匙,這樣做也能減慢我們太快把食物裝起來的動作。 

第八招 握拳說不 

體現認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研究發現,我們可以透過身體的姿態來影響思考。下次,當你面對過量美食的誘惑時,試著有自信地握著拳頭,一邊想著「不」,會讓你更有力氣拒絕這些對身體會造成負擔的過量食物喔!

第九招 甕底好酒 

試試把最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再吃吧! 研究顯示,最後享用的食物,往往能讓我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較難忘懷。 因此,當我們認真地享用最後的、最愛的美食時,這段美好的新鮮經驗可以預防我們等等又跑去吃別的東西了。   

第十招 輕輕就好 

面對美食的誘惑,我們不需要太用力地去推開,要「細心的處理」,而不是「壓抑的忽視」。 研究發現,壓抑對某些東西的誘惑,反而會讓那些誘惑變得更強烈。實驗室研究發現,那些刻意不去想巧克力的人,反而在之後吃了更多巧克力呀。

正念飲食相關書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