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不是只有一種,認識多元智能

本圖文組由「丁郁芙臨床心理師」所創作,原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因該站已於年初關閉,故同步將內文轉載備份於此。如需轉載引用,請標註出處與作者。


Gardner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論將智能分成好幾類,目前獲得共識的有八大類,我們將在以下的內容中一一介紹。 

1. 語文表達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語文表達智能,指的是對語言的掌握度,包含:合宜地使用語言來描述事件、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人輕易瞭解自己的意思。綜合了聽、說、讀、寫,以及運用語言來記住重要資訊的能力,或是對文字意義、語法、語言不同功能有高度敏感。此能力為強項的孩子,在學習上多用文字思考,喜歡閱讀、寫作等活動,喜歡藉由與人討論、上台報告來增進知識。 

2. 音樂賞析智能 (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音樂賞析智能有優勢的孩子,對音調、旋律、節奏有著高敏感度。很容易察覺到樂曲中的變化、辨別不同樂器的音色;樂曲中的不協調處,可能會立刻被他們發現。擁有高度音樂節奏智能的孩子,也可能擅長音樂創作,賦予聲音意義、將情感寄託於作品中。此外,因為敏感的音覺能力,孩子在學習演奏樂器時也較有效率,擅長運用節奏、旋律來幫助記憶學習。

3. 邏輯數學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邏輯數學智能優勢的孩子,擅長使用數字、進行抽象推理如:推論因果關係、察覺到事物背後的邏輯、分析異同等。學習時,他們靠著歸納、尋找規律和邏輯順序。喜歡不斷地發問,主動實驗來尋求答案。對科學新知很好奇,著迷於可以被測量、歸類、分析的事物。孩子可能很喜歡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享受解決謎題的感覺。從事數字分析和科學研究相關工作的人,特別需要這樣的能力。 

4. 空間視覺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空間視覺智能指的是對視覺或空間訊息的覺知能力,並把知覺到的內容操弄、表達出來。簡單來說,這種能力對色彩、線條、形狀及彼此之間的關係有高敏感度,能使用敏銳觀察力,精確「看」到物體和形狀,在腦中形成心像並加以轉換;在創作時,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學習上,視覺-空間智能優勢的孩子,常使用意象和圖像來思考,他們可能較擅長從事繪圖創作、建構遊戲、組裝模型等工作。

5.肢體動覺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肢體動覺智能指的是用心智整合肢體動作的能力。有句話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好像表示智能和肢體動作是兩個不相干的能力。事實上,這句話錯了!兩者關係密不可分。此能力代表著孩子可以運用身體來表達想法、感覺、從事運動。用肢體來協助自己處理外在知覺,經過組織和協調後,再輸出為身體粗大與精細的動作。擅長此能力的孩子,身體協調度佳,能夠精準、快速地對外界產生反應。那群熱愛運動勝過靜靜坐著的孩子,很可能就具有這方面的智能喔! 

6. 自然觀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自然觀察智能指的是一個人對外界環境的敏銳觀察程度,無論是辨識各種接收到的刺激、覺察到環境的改變,或是觀察不同的人事物、品味藝術和生活風格都算是,因而稱為「博物」。這項能力強的孩子,可能很喜歡觀察動、植物和其他自然情境、蒐藏並整理物品、將事物好好分類、關注環境議題等。

7.情緒內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情緒內省智能指的是能夠區辨自我和反省的能力,並藉由自省的結果,去產生改變自己的行為。包括:知道自己的能力為何、了解如何有效發揮這些能力等。因此,它也可能是各種智慧的中心。此能力強的人,能夠正確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動機、個性,甚至是優缺點,藉著這樣的自我認識來調控自己的行動,包括:發展自己的優勢、補足自己的弱勢、追求喜好興趣…等。如此內省-行動間的不斷循環,這群孩子也更有機會發展出適當的自我評價和自尊心。 

8. 人際社交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人際社交智能指的是辨識與了解他人的感覺,相較於自省智能,人際智能的優勢表現在與人相處和交往上。有可能是覺察、體驗他人情緒和意圖,或是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同理對方的表現。此能力強的人,可能表現出的樣貌是,喜歡和他人相處、分享事物,個性溫和體貼、常為他人著想,或者有不少朋友、享受團體生活。

>> 延伸閱讀:多元智能理論 X 親子天下《少年閱讀100選》書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