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讓人深省卻勵志好笑的電影


這陣子開始練習不看影評、不看劇情簡介,就直接去看了。
因此,如果讀者是因為想找些介紹的話,或許可以參考這幾個關鍵字來判斷值不值得一看。
這部電影的關鍵字:長大、成熟、成功/失敗、迷惘、苦澀、歡笑、勵志。

***

《萬萬沒想到》的片名乍看讓人不知所措,但看完電影之後,卻可以理解這到位的標題到底在說什麼。其實,這部電影在說的就是人生。

什麼時候我們會說「萬萬沒想到」呢?是一帆風順的孩子,長大之後卻學壞了;也可以是一個平凡無奇,甚至被貼上魯蛇標籤的孩子,長大後找到自己的人生風向,每天開心踏實的過著。

很多我們「一時」過不去的事,長大之後回過去看,才發現是滋養我們的土壤。但就如電影直接點出那重要的一點:沒有人教我們如何「走過去」。沒有人教我們去面對失敗,甚至告訴我們,hello,失敗其實是人生常態,沒關係。於是,我們就自己踉蹌地摸索,有些人比較幸運,走過去了;但有些人則「卡住」很久。

「我們計劃了成功要怎麼慶祝,但沒有教孩子怎麼面對失敗, 他們以為輸掉的不只是考試,而是整個人生。」

電影裡頭出現的這句話,或許是真實人生的反應。

看完電影後去搜尋「印度 升學」,跑出來的清一色都是「高壓」的結果。裡頭一位演員在受訪時也提到:「印度社會給年輕人的壓力真的很大,很多人都有不讀某間學校、不做某種工作就無法出人頭地的想法。但我覺得父母該開始去理解,孩子可以選擇走不同的路,不會讀書不一定就是魯蛇,成績和分數無法定義你是什麼人。」

但這些事,青春期的孩子都很懞懂。他們看到的,是父母很在意成績,是社會認為功課不好就等於失敗。於是這些觀念,都在成長過程裡慢慢地刻進孩子的心中。我們深受影響,卻未必有所知覺。

今天下午在中央大學,和一群教授分享「大學生的職涯困境與應對」。觀察到現在學生的迷惘狀態,在「可能解方」裡,我放上了一個稱為「失敗履歷」的概念(人生到目前為止做得很不成功的事情),並想邀請老師們一起思考「失敗」之於大學生、之於新鮮人,甚至之於自己的意思。人生累積的許多大小失敗是如何影響了自己?

回到生活,其實我也好期待看到更多現在光鮮亮麗、成功有為的人,願意站出來分享他們曾經失敗、跌倒的經驗,讓我們更不害怕失敗,也不急著用當下的失敗來定義自己的一生。

這部電影或許特別適合家裏還有孩子的父母、老師來看,當然,學生更要來看。同時,離開學校,卻還在「成功與失敗」之間迷惘的每個大人,都會從中找到一些什麼,誠摯推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