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親愛的孤獨者》:一起孤獨,就不那麼孤獨

「會那麼孤獨,是因為此刻的你,一無可換,也甚麼交換都還沒開啟。那怎麼辦?我不知道,但我會說,讓我擁抱你一下,因為你那麼珍貴。只是現在的你不知道而已。」
——駱以軍(作家)


今天下午到誠品參與了《致親愛的孤獨者》電影版的試映。

三個故事,三個不同年齡女生的故事。
一樣的地方是,就算我們到了不同年紀,總是會遇上都市裏頭必然存在的孤獨與疏離。

有時,孤獨被青春期的賀爾蒙給左右,讓人分不清什麼是現實,什麼應該或不該(如第一個故事的小玉)。

有時,孤獨是交雜在徬徨與焦慮中。是一種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就算明知不知所措,仍無法開口說出的複雜感受。又或者,想上網討拍,化解這種孤獨,卻只得到了許多看似「不孤獨」、卻也不負責任的建議(如第二個故事裡的凱涵)。

更有時,孤獨是一種茫然與不知所措,使人不得不慢下來,重新檢視自己。而在不經意之間照顧、陪伴其他孤獨的人,卻默默地給了自己許多勇氣(如第三個故事裡的小薰)。

--

電影簡介裡頭寫道:
生活像一場熱鬧的派對,我們習慣裝扮體面、談笑風生,把最好的模樣擺上檯面;但其間所經歷的悲傷、脆弱、徬徨,卻總在獨自一人時突然襲來,找不到出口,無處安放。孤獨其實是人生必須的調劑,我們相信,能安於孤獨的人,才能把世界看得更透徹。 
《致親愛的孤獨者》以「孤獨」為策展主題,透過午台劇、電影、劇集、小說、歌曲等多媒材,揭露並擁抱自己內心深處的各種不同「孤獨」,用不同的視角顯露當代人的孤獨、自我、虛擬、甚至猶疑。這些創作與演出,像是進行一場療癒、同理與反思的過程。 
電影版《致親愛的孤獨者》由三位台灣青年導演分別執導三段不同年齡女生的故事,反應現代人的孤獨與疏離,並由作家駱以軍客串演出書店老闆,透過與故事中三位女生的書信往返,給予他們一份生活中的寬慰。
--

我很喜歡電影前後,駱以軍用自身大叔的口吻,對這這些跨時空的女孩說點話的安排。讓電影本身時間的行走有了一條支線。

有時,孤獨的人需要的,就只是那麼一點點的什麼。一點點的知識、一點點的協助,又或者是如電影文案裡提到,一點點的擁抱。有人知道你在徬徨,有人願意陪你走過這一段辛苦的路。看完電影,相信你也會想起,電影裡、生活中那幾位你很想擁抱的誰。希望她們就算生活過得不那麼好,也還是可以因為擁抱,拉近彼此距離,舒緩那大大或小小的孤獨。

貫穿電影的,除了是孤獨之外,還有劇組刻意安排的「書店與書」的設定。提到書店與書,你心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是童年時總喜歡跑去的租書店,裏頭滿是漫畫,還有情竇初開的少女、少男必讀的言情小說。又或者,是那間24小時不休息的誠品敦南書局。不管是晴或雨,當你在台北街頭找不到任何落腳處時,書店總有一個位置,還有很多很多書,將陪著你渡過漫漫長夜。當然,那間書店也可能很日常,是某間你時常經過,卻總是草草走過的店。直到有天,你因為要尋找出某個人生答案而緩緩走入,終於願意慢慢駐足瀏覽的書店。

乍看之下,這部電影只是三個約莫半小時的故事組成的大故事。但觀影完之後,腦中不自覺地回憶起過往的孤獨時刻。是初次隻身出國工作,在異鄉機場大廳徬徨的時刻。是第一次在安靜的學生宿舍,因為暑假到了,幾乎沒什麼學生的洗衣間。是國小放學回家路上,喜歡走的那一條田埂路,沒有吵雜的嬉笑聲,只有風聲和不會說話的植物。

長大到現在,也許每個人都已經找到了某種方式來應對孤獨;甚至,還能享受某些人生中孤獨的片刻。這部電影的三個故事,調性都不一樣,但相信觀影者都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過去曾有過的孤獨。這種內心淡淡的被勾引出來的不舒服,其實不那麽「不舒服」。和大家坐在一起觀影,一起見證與認識這些孤獨,一起回憶自己曾有過的孤獨。一起孤獨,其實就不那麼孤獨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