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老年心理健康的入門讀物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在系上老師的指導之下,曾經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老年憂鬱症。近十年前,人口老化的現象雖然已經存在,但卻沒有「現在」這麼急迫。幾年後,在碩士班心理師實習的過程,也在醫院精神科門診看到非常多的老年人前來接受精神科的治療。 如此書裡面所提及的,老年人最常面對的三大類精神科疾病,分別是:失智症、譫妄,與憂鬱症。 

幾年過了,在面對人口老化非常快速的時代,台灣是否準備好面對相對應的挑戰呢? 有的,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規劃長照的配套措施,雖然動作仍慢了些,但總算是起步了。而在精神醫學領域面對老化議題時,「老年憂鬱」則是一個目前仍急需大眾關注的議題。 

和田秀樹
仲間出版 2018/10/03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發現,作者仔細且完整地將所有一般民眾容易對老年憂鬱有的誤解與困惑,都做了很清楚、易讀的說明。 

好比,老年憂鬱症的症狀有哪些?為什麼它這麼容易和失智症混淆,該如何分辨?老年憂鬱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些?哪些是比較有效的?在陪伴憂鬱長輩的過程中,家人可以做些什麼?該注意什麼?同時,作者也點出更廣泛的社會層面議題:國家政策上應該為老人憂鬱這個議題多做些什麼努力?(如媒體報導憂鬱、自殺上,應該留意的地方)如何預防更多老年憂鬱的發生?如何可以從自己、家庭、社區、公司組織做起等等。
本書的另外一個特色是,每篇文章的篇幅都不會太長。所以非常適合大家用閒暇的時間,一次閱讀一些;書中資訊編排雖然有次序考量,但讀者也可以先針對目前的需要,直接翻閱書裡面對應的內容。

作者認為,當愈來愈多人對於老年憂鬱症有概念時,家屬就能夠愈早發現長輩的不對勁,然後儘早提供必要的協助,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可以變得更快樂。

相較之下,一般民眾對失智的了解與認識,已經比過去好一些了。但老年憂鬱症這個領域,確實還需要更多的推廣。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狀況,而不要看到什麼,都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說是「老了啦,就會這樣,很正常」。

不管是日本還是台灣的調查,老年憂鬱的自殺與致命率都是高的。這看似悲觀的消息,但我們別忘了,只要儘早發現異狀,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老年憂鬱是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相較之下,失智症的改善目前醫學就顯得束手無策),這些長者也可以把他們的晚年生活過的更快樂。 

誠摯向大家推薦《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這本書。本書非常適合對於老年的心理健康有興趣的民眾來閱讀。當然,如果你是家裡有長輩的讀者,本書所準備的知識,其實更是面對老化台灣的趨勢,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