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對心理學有些接觸,你一定聽過「心理學家無法讀你的心」這樣的說法。那到底,心理學是如何「運作」的呢?
為了從一門「都給你說的算」的學問,擠進「被認可的科學」,心理學家開始將科學原理、實驗、統計等工具和方法帶入了心理學。因此,如果你有機會研究心理系大學的課表,會發現大一、大二,很多看起來很「科學」的課,都被安排在必修裡面,像是: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驗、心理實驗法、基礎數學(含微積分、機率、線性代數等)。
(此課表以我的母校政大心理系為例;近年來因課程精簡,部分數學相關課程已經刪去)
從應用的向度切分,心理學各自演變與發展,慢慢成熟。你耳熟能詳的相關分支,幾乎都是使用上面提到的科學方法為基礎發展而成的,這些課程也會在心理系的大二開始,在必修與選修課中慢慢介紹。像是:
- 探討人類大腦功能與感官經驗的知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藥理學等。
- 探討人類失常一面的變態心理學、心理病理學,又或者是司法心理學、犯罪心理學。
- 探討人類心理狀態,在一生與環境是如何變化的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 將心理學應用在不同領域之後,又演變出像是教育心理學、工商心理學、職場健康心理學、人因工程等專業。
在2019年6月15日下午的免費講座裡,我們將讓大家透過測驗、互動、實驗的方式,一窺「心理學」是如何運用這些工具與方法來探索人心的。我們會分享許多議題,下面簡單介紹:
- 冰淇淋賣得愈好,犯罪率居然愈高的秘密?
- 要讓人改變「決定」,其實背後有些秘訣?
- 大腦和身體互相牽動的機制,會對生活造成怎樣的影響?
- 什麼叫做正式的心理測驗,和報紙副刊看到的有何差異?
- 你是一個個性怎樣的人,你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你一樣嗎?
- 什麼個性的人比較容易「發大財」?這種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 為什麼晚十分鐘吃棉花糖的人,長大之後成就比較好?
- 為什麼櫻桃小丸子裡面的藤木,後來會說「我真是一個卑鄙的人」?
- 原創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藏著哪些心理學的議題?
- 等其他與生活切身相關的議題
本講座除了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大眾參與之外,也很歡迎對「心理系」感興趣的學生,不管你是還在準備考試的高中生、考慮轉系/雙修/輔系的大學生,又或者是希望能轉攻心理學碩士學位的夥伴,都很適合一起來。
讓我們聚集一群對心理學有好奇的夥伴,一起共度一個有趣、輕鬆,又能學到東西的下午!
(PS.台灣沒有心理醫師,只有「心理師」喔😆)
《一次讀懂50心理學經典》新書導讀講座
主題|你是誰?心理學教你手把手探索人心
講者|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時間|2019.06.15 (六) 14:30-16:30
地點|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240號2F(近捷運龍山寺站)
費用|憑新書入場免費(現場開放購書)
備註|如只聽講座不購書的話,亦可現場購票
線上購書|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 50 Psychology Classics(博客來79折)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