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代間傳遞的傷口,得靠覺醒的那一代來停息:《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觀後感(無雷)

原本沒有說好要哭的,但在某些橋段真的是情不自禁的留下幾滴眼淚。

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改編自出櫃作家歌川泰司童年受虐的親身經歷。總是笑臉迎人、樂觀開朗的泰司,心理卻深藏著一個秘密⋯⋯他從小身為被虐兒,身上滿是傷疤。


電影簡介(摘自):
獨居上班族泰司,不僅將自己的生活打理的有條有理,甚至還會做一手好菜,每天精心為自己準備便當,菜色豐富到就連女同事看了也驚艷不已。然而總是笑臉迎人、樂觀開朗的他,心理卻深藏著一個秘密。
小時候的泰司因為體型龐大,在學校飽受同學嘲弄與霸凌;父親總是忙於工作、母親光子對他態度忽冷忽熱,尤其在婚姻觸礁後,更是對他施以暴力、甚至把他送到「特殊學校」接受管教。 
儘管總是得不到母愛的回應,泰司依然勉強自己面帶笑容,認真地愛著媽媽,相信總有一天可以得到媽媽的認同,直到一次激烈的爭執,媽媽拿著刀子大吼:「要是當初沒生下你就好了!」泰司徹底心灰意冷離家出走,與媽媽斷絕往來。 
直到自力更生多年後,再次接到好久不見的媽媽的一通電話,在周遭朋友的鼓勵下,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決定重新開始,努力修補母子關係,就算被拒絕也絕不服輸⋯⋯ 
電影由人氣部落客、漫畫家、小說家歌川泰司漫畫作品改編,因為公開性取向後被親人以至朋友冷待的人生,後來因為朋友的一席話,而決定和斷絕關係的母親重新開始,傳達他對母親的愛。從小身為被虐兒,身上滿是傷疤,歌川泰司選擇不怨懟人生,他將自己真實經驗畫成漫畫作品,引起熱烈的迴響。
***

其實不只是日本,台灣人多少也處在必須重視「面子」甚於其他的文化。這種鼓勵展現「好的一面」,隱藏「壞的一面」的文化,其實壓垮了許多大人。

所以,大家大概可以發現,像是「光鮮亮麗」這樣的成語,其實背後常常大有故事。為了維持這樣光鮮亮麗的形象,我們像是一隻看似優雅的鴨子滑行在水面,但水面下卻如此奮力在踩水,踩得筋疲力盡。


(很類似的現象曾被史丹佛大學研究過,被稱為The Duck Syndrome,鴨子效應。用來形容社會菁英表裡不一的假象:水面上,鴨子看起來優雅地移動著,但在水面之下,它的雙腳卻得用力地擺動著,才有辦法維持這樣的優雅。正如精英學校裡的學生,表面看來是如此的出色。但我們卻不一定知道他們為了維持這樣的出色,花了多少力氣、犧牲了多少東西。)

不管是泰司還是泰司的媽媽(乃至於泰司的外婆),有些東西就這樣橫跨了兩、三代。好比這種維持正向、積極外表這件事。以及維持正向好累,只能回家找東西把負面的情緒丟出來,這種現在很容易演變為我們稱為家暴的行為。

諮商的時候,個案常問:「明明有問題的是OO(某某人),但他不知道自己有問題,為什麼都是我在承擔這一切?」

就像努力修補母子關係的泰司一樣,是啊,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電影不經意的一句台詞或許正符合心理師的想像:「先理解的人,要先採取行動」。什麼意思,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理解」。也許是時機、也許是年紀(愈老的人通常大腦可塑性會比年輕人差)、也許是環境(處在一個根本無心力思考這些的環境)。

看著主角的所作所為,我心中想的是「承擔」。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承擔,選擇讓這樣的傷口繼續一代代的傳下去。作者可以就此和媽媽斷絕聯絡,完全是可以的。當然,有捨必有得,有得必得捨,選擇這麼做之後,也一定會有要「承擔」的其他事情。

但就像我們常常和個案說的,「其實對方一直這樣做,很可能是因為他『並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他只是照著過去學到的方式在過日子。願意帶著勇氣來到諮商室的你和他不一樣的地方是,你愈來愈知道這一切是什麼了,雖然很辛苦,但你是否願意提起這樣的承擔,讓某些事情有機會在我們這一代有些不同的轉變?

同時,關係是「系統」存在的,其中一者動,另一者必受牽制,也會有些改變。這部電影用了一個活生生的方式,展現了家族治療裡頭這樣的系統思維。

在此也深深佩服將自己這樣故事寫出來的作者歌川泰司。雖然看電影時哭了,但並不會想說「把我的眼淚還給我」,反而會很想抱抱小時候的作者、長大後的作者,以及每一位曾困在這樣的家庭傷口中的小朋友,與長大的大人。

覺察帶來覺醒的方向,而能否有勇氣承擔,我相信是我們這一代人可以一起努力面對的事。也期望不管是心理師,乃至於更多心理學書籍、知識的推廣,能慢慢加速這樣的歷程。

誠摯推薦!

PS.看完電影就好想看看原著小說與漫畫啊,發現小說已經被麥田給翻譯代理囉!
歌川泰司(Taiji Utagawa)
麥田 2019/02/27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