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異次元旅行》——要去京都的人先別看

去京都別再只是賞櫻、賞楓、吃蕎麥麵、品嚐豆腐、走哲學之道,不妨跟著入江敦彥,走進京都另一個看不見的界域:

  1. 〈異類〉:在棋盤上晃盪的凡人業障,終於得到奇形怪狀的實體。
  2. 〈傳說〉:現實與虛構的交界,大街小巷的角落,傳出詭異的摩擦聲。
  3. 〈寺廟〉:從後白河上皇時期以來,京都人怕魔窟,但更怕聖域。
  4. 〈神社〉:無數狂魔帶給凡人幸福,但也同樣帶給凡人災難。
  5. 〈異事〉:魔鬼藏在細節中,由於過於平凡,京都居民反而不易察覺。
  6. 〈凡人〉:笑裡藏刀,口蜜腹劍,如黑影般晃盪的京都居民。
  7. 〈風景〉:山明水秀的景色罩上悽慘的陰影,總是能擄獲人心。
  8. 〈幽靈〉: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陰暗的京都小巷,鬼哭神號。
  9. 〈妖怪〉:誕生於京都,吸收瘴氣存活至今。

入江敦彦
時報出版 2018/06/26

身為不看鬼片、不聽鬼故事的人,卻因為我三月出版的書《練習不壓抑》的編輯維君在她臉書上的一段話,決定來看看這本書XD
「在一篇又一篇的恐怖故事中,我從字裡行間讀到,恐怖來自不了解。每一個妖怪、每一縷鬼魂在成魔之前,都有他們放不下的執念與怨恨,但我們只看見他們的恐怖、看見他們異於常人的那一面,沒看見恐怖形成背後的脈絡。「京都的異次元」看似與正常世界相異,但其中未嘗沒有共通的人性?閱讀入江敦彦的故事,我竟覺得自己能夠理解那些妖魔鬼怪的心情(話雖這麼說,我可沒有交朋友的打算)。 
再想想,那些執念與怨恨形成的過程都是歷史的一部分,而正是歷史,一點一滴累積成現在的我們,唯有正視隱藏的黑暗面,才能看到完整的我們。明媚陽光下景致優美的京都,只是京都的面貌之一,並非全貌。 
在京都,每一塊磚、每一片瓦、甚至每棵樹、每個人偶都蘊含人性(與靈性),千百年來那些喜怒哀樂的氣息凝結其中(當然,妖魔鬼怪也是在的……),如此高潮迭起、充滿戲劇張力的京都,希望大家不要光看到「恐怖」就望而卻步了,不妨來大開眼界一番,當然,如果看見了什麼,請千萬別告訴我。」 
——本書編輯沈維君(來源
太精彩的推薦文了XD 讓人手癢地想翻開本書!確實,如維君所說,本書的賣點不全然是「恐怖」,而是許多我們的不了解背後,原來有著這麼一大段故事。知道太多,有時不是好事啊XD


好比「福神惠比須」這篇,原來,在日本某些地方,惠比須其實是用來稱呼淹死的屍體。居民會把屍體打撈上岸祭拜,以求漁獲豐收。根據史料,惠比須最早是出生在顯赫之家,但因為三歲了,都還不會走路,而被遺棄放到海中。

圖源

知道這些故事或歷史之後,在看看這張來自日本京都惠比須神社的照片,感覺瞬間不太一樣⋯⋯這感覺有點像是民雄鬼屋,對台灣人而言有著某些文化記憶在裡頭。到台灣遊玩的觀光客不一定會對此感到害怕,除非,他碰巧知道了民雄鬼屋的故事。

閱讀本書時,覺得最可惜的部分其實是,好希望裡面每個景點都附上照片啊。不過,代理並翻譯本書的時報出版很貼心的,替大家把所有書裡出現的景點,都按照數字和章節標記好了⋯⋯

個人推薦的讀法是,找到該地的地圖,點開裡頭網友拍的照片,或者是街景導覽看看。接著,才開始閱讀內文。

地圖就分享在下面了,接下來就交給大家自己細細品味囉⋯⋯

搭配書籍:《京都的異次元旅行:你差一點錯過的京都魔幻景點

留言

  1. 哈哈哈,謝謝捧場啊(◕‿◕)。我個人實在不是很想看到照片,萬一在照片裡看到什麼,我半夜看稿會嚇哭的。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