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為什麼要離開我?」
「為什麼是我?」
「能不能告訴我,他/她到底怎麼了?」
許多情傷的人,內心都曾有過這些疑問。
在失戀痛苦的狀態下,我們會覺得非得找到答案,才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大腦雖然喜歡找原因,但其實在找原因的品質上,卻充滿著各種漏洞。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找到的原因,根本就不是真的。
「為什麼是我?」
「能不能告訴我,他/她到底怎麼了?」
許多情傷的人,內心都曾有過這些疑問。

(Credit: Nathan Cowley @ pexels)
在失戀痛苦的狀態下,我們會覺得非得找到答案,才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不過,是不是真的找到原因、知道真相,才會讓我們好過一點?
「找原因」這個動作,是我們很難改掉的習慣。對大腦來說,知道原因之後,我們才能避免類似憾事再次發生。防患未然,增加未來生存的機率。
大腦雖然喜歡找原因,但其實在找原因的品質上,卻充滿著各種漏洞。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找到的原因,根本就不是真的。
你覺得老闆今天態度對你不是很好。仔細一想,是不是上禮拜報告沒有準備好,他因此對你不高興呢?嗯,有可能。上次隔壁小李也只是因為報告超過一點時間,結束就被老闆罵了(透露一下真相:老闆今天對誰態度都不好,因為昨天他跟太太吵架了)。
當我們在心中「找出原因」時,大腦會不自覺持續尋找「符合」這個原因的證據(老闆剛剛喵了我一眼),來證明自己原先的猜測。同時,大腦也會忽視不符合這個原因的證據(早上在你桌上放了一杯咖啡的人正是老闆),讓我們更深信當初所認為的原因。
心理學家已經發現各種人類大腦思考的偏誤。這些稱為「偏誤」的東西,看起來雖然不好,但卻大大減少了大腦思考的負擔,因此又被稱為「捷思」。是大腦思考抄捷徑,好協助我們直覺、快速做出反應。
在發生不幸時,大腦當然無法裝作沒事,除了急於找到不幸的「原因」之外,大腦也會開始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這種前瞻與回顧過去的能力,基本上是人類才有的。雖然立意良善,卻也帶給了我們是一些詛咒。
在推測可能原因時,一旦發現這些原因是「不可逆轉」時,我們很容易陷入沮喪、悔恨與憂鬱之中。而在預測事情後續發展,發現事情展望是悲觀的壞消息時,我們的焦慮情緒也會隨之而來。
即便,發生好事時,大腦也同樣地會回首過去,試著思考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放眼未來,去預測這件事會怎麼發展。不過,這種從當下跑回過去、跑去未來的行動,卻可能阻礙了我們品嚐當下的快樂。
當我們思索這這件好事是怎麼發生的時候,現在僅有的快樂就在這一刻從指縫中溜走了。當我們放眼未來,想知道這件事情會怎麼發展時,我們會不小心替這件事設了一個「期待」,在過程中不自覺地一直將「現況」與「期待」做比較,這個動作也減少了我們好好享受當下的餘韻。
又或者,放眼未來時,我們心中一直想的是,下次要如何再次體驗這樣的快樂(這是一種want,想要得快樂);而無法好好享受當下的喜歡(like)。
善用思考,我們可以鑑往知來、防患未然。不過,在許多快樂的時刻,請留在當下,暫時放下愛思考的腦,好好用心去感受片刻的幸福。
身處痛苦情緒時,我們無須再努力替這些痛苦找出真正的理由,只要接納這些負面情緒(let be),讓它有機會出現(let in);唯有如此,這些來來去去的情緒,才能順利的慢慢淡去(let go)。
當我們在心中「找出原因」時,大腦會不自覺持續尋找「符合」這個原因的證據(老闆剛剛喵了我一眼),來證明自己原先的猜測。同時,大腦也會忽視不符合這個原因的證據(早上在你桌上放了一杯咖啡的人正是老闆),讓我們更深信當初所認為的原因。
心理學家已經發現各種人類大腦思考的偏誤。這些稱為「偏誤」的東西,看起來雖然不好,但卻大大減少了大腦思考的負擔,因此又被稱為「捷思」。是大腦思考抄捷徑,好協助我們直覺、快速做出反應。
在發生不幸時,大腦當然無法裝作沒事,除了急於找到不幸的「原因」之外,大腦也會開始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這種前瞻與回顧過去的能力,基本上是人類才有的。雖然立意良善,卻也帶給了我們是一些詛咒。
在推測可能原因時,一旦發現這些原因是「不可逆轉」時,我們很容易陷入沮喪、悔恨與憂鬱之中。而在預測事情後續發展,發現事情展望是悲觀的壞消息時,我們的焦慮情緒也會隨之而來。
即便,發生好事時,大腦也同樣地會回首過去,試著思考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放眼未來,去預測這件事會怎麼發展。不過,這種從當下跑回過去、跑去未來的行動,卻可能阻礙了我們品嚐當下的快樂。
當我們思索這這件好事是怎麼發生的時候,現在僅有的快樂就在這一刻從指縫中溜走了。當我們放眼未來,想知道這件事情會怎麼發展時,我們會不小心替這件事設了一個「期待」,在過程中不自覺地一直將「現況」與「期待」做比較,這個動作也減少了我們好好享受當下的餘韻。
又或者,放眼未來時,我們心中一直想的是,下次要如何再次體驗這樣的快樂(這是一種want,想要得快樂);而無法好好享受當下的喜歡(like)。
善用思考,我們可以鑑往知來、防患未然。不過,在許多快樂的時刻,請留在當下,暫時放下愛思考的腦,好好用心去感受片刻的幸福。
身處痛苦情緒時,我們無須再努力替這些痛苦找出真正的理由,只要接納這些負面情緒(let be),讓它有機會出現(let in);唯有如此,這些來來去去的情緒,才能順利的慢慢淡去(let go)。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