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班擔任「心理學與生活」課助教時,談到「行為與學習」這個章節時,我曾向學生推薦《別斃了那隻狗》(Don’t Shoot the Dog! The New Art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這本書。裡頭以精彩的行為理論,也就是「刺激」和「反應」的連結作為基底,介紹了馴獸師在訓練動物時,如何透過各種增強、制約、削弱等技巧,讓他們做出我們想要的行為。那是2013年的事了XD
五年之後,《又愛又恨的情緒馴服學》中文本上市了。大開我的眼界。沒想到,那些拿來訓練狗兒、貓咪、殺人鯨的技術,其實也可以使用在人類身上。沒錯,像是你的小孩、先生、鄰居,還是排隊在你後面的路人身上⋯⋯
事實上,這些行為技巧我們或多或少都在用了。
1. 人類也是動物
如果馴獸師可以在斑點鷹魟、狒狒、海豚身上做出這些神奇無比的事,那麼同樣的方法難道不能用在另一個物種——人類身上嗎?
→真的可以,不然全天下的爸媽都不用教小孩了XD
2. 任何互動都是訓練
無論自覺與否,我們每天都會花上不少時間在試圖調整他人的行為上面。這樣的傾向在親子間最為顯而易見,並經常陷入混亂的行為循環,你無法分辨到底是誰在訓練誰。
→行為的塑造常常在「不知不覺」間,而且很多時候,誰「塑造」誰真的很難說。
3. 動物訓練=腦筋急轉彎
動物訓練是「心理的腦筋急轉彎」,好比佛教的禪學自修課程,即使遇到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仍要保持心靈的平衡狀態。
→狗不聽話,並不是針對你,而是因為他聽不懂。人不聽話,也可能不是針對你,而是因為他沒聽懂,或者有聽沒有懂。
4. 認識你身旁的物種
訓練師不會想把動物變得機械化,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不完美,我們有怪癖,基因上有小缺陷,這也讓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緣故。
5. 以獎勵取代懲罰
懲罰的成效不彰,通常是因為濫用,我們往往過於依賴直覺,過於漫不經心,過於懶散,而且總是使用過度。
→胡蘿蔔真的比棍子有效!
6. 正面加強法
人類當然不像動物那般需要立即獎勵,我們對於未來才會有回饋早就司空見慣,儘管如此,還是希望越快越好,特別是學習新事物的時候。
→獎勵的時候,我們要讓對方知道他的哪個具體行為値得獎勵,而且愈快愈好。
7. 逐步漸進法
原本懶散的人不會在一夜之間養成潔癖,做事拖拖拉拉的人也不會突然間守時,別以為別人尊敬你、喜歡你甚至愛你,他就應該為你全然地脫胎換骨。
→不要期待你家小孩一個晚上醒來就會變成自動自發的孩子,一步一腳印才是真理。
8. 無反應法
無反應法釐清了任何反應都會激發某種行為,因為你永遠猜不透什麼樣的作為會對某人產生強化效用,而這也有助於我們跳脫幾乎糾纏自己一輩子的習性。
→這屬於「削弱」的應用
9. 愉悅的替代行為
一個移動中的物體,停住它所需的能量會比改變它的方向要大上許多,這也就是說,要人轉移某項作為會比禁止他不可這麼做來得容易些。
→俗諺「狗改不了吃屎」,要停止這件事,不如讓狗開始改吃別的比較容易
10. 與虎謀皮,步步為營
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掉各種訊息,無論微妙與否,這有時是出自於禮貌,有時則因為自己的不願接受,直到事情逐漸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改變、形塑的過程中,好奇心、觀察力非常重要,不然我們會忽視自己「沒有覺察」的動作,其實才是阻礙對方改變的真兇。
五年之後,《又愛又恨的情緒馴服學》中文本上市了。大開我的眼界。沒想到,那些拿來訓練狗兒、貓咪、殺人鯨的技術,其實也可以使用在人類身上。沒錯,像是你的小孩、先生、鄰居,還是排隊在你後面的路人身上⋯⋯
Amy Sutherland
健康你好 2018/04/11出版
事實上,這些行為技巧我們或多或少都在用了。
- 每當女兒乖乖唸書的時候,你會在寫完功課時,送上一盤小布丁。
- 當兒子哭鬧不休的時候,你聽教養專家說,立刻過去安慰他不是最好的做法。
- 先生回家習慣亂丟公事包,你選擇不幫忙整理,讓他隔天早上遲到。
這些作為,其實都可以對應到行為改變的理論之中。
作者身為記者,文字使用功力嫻熟,不但好讀,還偷渡許多幽默感在裡頭XD 看著作者帶著罪惡感,將在訓獸學校學到的技巧使用在先生身上,先生偶爾發現、偶爾不知不覺「聽話」的互動歷程,常讓人莞爾一笑。
若以本書目錄來看,這些內容很多都對應到行為改變技術了。可以透過目錄,帶領對本書有興趣的讀者,一起來瀏覽一下書的架構(套色字部分是我的OS)。
1. 人類也是動物
如果馴獸師可以在斑點鷹魟、狒狒、海豚身上做出這些神奇無比的事,那麼同樣的方法難道不能用在另一個物種——人類身上嗎?
→真的可以,不然全天下的爸媽都不用教小孩了XD
2. 任何互動都是訓練
無論自覺與否,我們每天都會花上不少時間在試圖調整他人的行為上面。這樣的傾向在親子間最為顯而易見,並經常陷入混亂的行為循環,你無法分辨到底是誰在訓練誰。
→行為的塑造常常在「不知不覺」間,而且很多時候,誰「塑造」誰真的很難說。
狗狗:「看我如何控制帕夫洛夫。
只要我一流口水,他就會微笑然後在他的小本子裡寫東西。」
3. 動物訓練=腦筋急轉彎
動物訓練是「心理的腦筋急轉彎」,好比佛教的禪學自修課程,即使遇到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仍要保持心靈的平衡狀態。
→狗不聽話,並不是針對你,而是因為他聽不懂。人不聽話,也可能不是針對你,而是因為他沒聽懂,或者有聽沒有懂。
4. 認識你身旁的物種
訓練師不會想把動物變得機械化,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不完美,我們有怪癖,基因上有小缺陷,這也讓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緣故。
5. 以獎勵取代懲罰
懲罰的成效不彰,通常是因為濫用,我們往往過於依賴直覺,過於漫不經心,過於懶散,而且總是使用過度。
→胡蘿蔔真的比棍子有效!
6. 正面加強法
人類當然不像動物那般需要立即獎勵,我們對於未來才會有回饋早就司空見慣,儘管如此,還是希望越快越好,特別是學習新事物的時候。
→獎勵的時候,我們要讓對方知道他的哪個具體行為値得獎勵,而且愈快愈好。
7. 逐步漸進法
原本懶散的人不會在一夜之間養成潔癖,做事拖拖拉拉的人也不會突然間守時,別以為別人尊敬你、喜歡你甚至愛你,他就應該為你全然地脫胎換骨。
→不要期待你家小孩一個晚上醒來就會變成自動自發的孩子,一步一腳印才是真理。
8. 無反應法
無反應法釐清了任何反應都會激發某種行為,因為你永遠猜不透什麼樣的作為會對某人產生強化效用,而這也有助於我們跳脫幾乎糾纏自己一輩子的習性。
→這屬於「削弱」的應用
9. 愉悅的替代行為
一個移動中的物體,停住它所需的能量會比改變它的方向要大上許多,這也就是說,要人轉移某項作為會比禁止他不可這麼做來得容易些。
→俗諺「狗改不了吃屎」,要停止這件事,不如讓狗開始改吃別的比較容易
10. 與虎謀皮,步步為營
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掉各種訊息,無論微妙與否,這有時是出自於禮貌,有時則因為自己的不願接受,直到事情逐漸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改變、形塑的過程中,好奇心、觀察力非常重要,不然我們會忽視自己「沒有覺察」的動作,其實才是阻礙對方改變的真兇。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