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心理學》——你搞得懂什麼才是心理學嗎?

Keith E. Stanovich
遠流2010/02出版

「…那些無法在模糊的氛圍裡工作的人,通常都不會從事科學工作,因為科學就是充滿不確定性,它所呈現的模糊幻燈片可能破壞了某些人的美感。科學家應有的態度是,對那些目前還很模糊但最終將會變為清晰的影像,保留一種強烈的好奇心。」

心理學進入科學行列,其實經歷了一陣奮鬥。
畢竟,要把複雜的人類行為轉化為數據、參數,並非容易的事。

不過,在學者多年資料與經驗的累積後,透過嚴謹的實驗設計、統計分析,
心理學領域找到了一些驗證各種假設,判斷資訊來源是否可靠的準則。

其實其實,這些「判斷資訊是否可靠」的準則,
並不只適合「喜歡心理學」的人來學習。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其實人人都應該練就這樣的能力。
我們才不會跟著人云亦云,學會判斷什麼是「唬爛」,
學會判斷那些在群組裡傳來傳去的訊息背後是真、是偽。

(以下是殘酷的真相)

說實話,本書一點都不好讀、也不適合一口氣讀完,
你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書上寫的東西,會佔去不少閱讀的時間和大腦能量
但,這就是「心理學式的思考」

心理學一點都不「有趣」,
真要說,心理學的「有趣」跟大眾所想的那種「有趣」完全不一樣
那種「在森林看到一個籃子,裡面的水果可能是什麼的趣味心理測驗」的有趣完全不一樣

而本書也不像許多人第一次接觸的心理學讀物《普通心理學》一樣有趣,
普通心理學負責介紹各種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五花八門的讓人覺得好玩,
但這些研究範疇在本書裡,都只是「輔助」,
呈現各種研究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讀者學習、理解「心理學式的思考方式」。

以上這些殘酷的真相,其實一點都不殘酷,
願意接受這樣的殘酷之後,我們更有機會體驗心理學真正的有趣。
只要你願意試著花時間、留空間給自己,
你會發現這本書讀起來相當過癮,但是那種有點燒腦式的暢快,
而不是「哈哈哈,好準喔」這樣不太需要動腦、都給對方說的算的有趣。

覺察到自己的腦袋正在學習「思考」的過程,我們才可說是離獨立思考更靠近了一步。

真心推薦本書給所有對心理學好奇,
不,真心推薦本書給
所有活在資訊爆炸時代,期待自己成為獨立思考人的讀者

——

誠摯推薦本書給以下讀者:

*想培養「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人
*考慮要念心理系的人
*已經在念心理系的人
*正在念人文社會科學的人
*覺得「心理學」很不科學的懷疑論者

留言

  1. 你好
    如果不考慮是否可以成為心理師
    請問 具體來說 自己看心理學的書學習 和 去心理系大學就讀
    差別有很大嗎?
    謝謝:)
    ---想就讀心理學系的高三生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個好問題XD

      心理系的養成的優勢是比較完整而有系統
      加上長期思維的薰陶,在心理學思考的培養上,感覺比較扎實些

      我相信每個科系存在
      在訓練上都有他背後安排的意義
      至於上課聽老師說和自學是否有差異,這就真的因人而異~

      如果你心裡還有其他喜歡的領域
      或許可以考慮上大學之後雙修或輔系
      這樣也是一種方法~

      刪除
    2. 謝謝回答!
      我會再思考看看的~

      刪除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