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女學生奇譚》:恐懼的極致——當「正常」人超越「異常」人

川瀨七緒 / Kawase Nanao
獨步文化 2017/09/30出版

※警告!閱讀禁止※
  讀過的人當中,已有五人發狂,兩人離家,三人失蹤。
  我們亦無法負責入手本書後的所有狀況。

【故事簡介】

 「寫完這個故事,我就必須面對死亡。請讓我成為您記憶的瘀痕,成為您的血肉,留在您心底一輩子,好嗎?」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十七歲的佐也子遭到誘拐,囚禁在一幢宅邸裡。除了行動不自由之外,「主人」滿足她一切需求,甚至允許她寫作。於是,她記下在牢籠中的所見所聞,取名《女學生奇譚》。在華麗的衣飾、珍奇的美食環繞下,她愈來愈分不清自己是渴望逃離,還是迷戀奢侈的生活,精神逐漸癲狂……
 約莫一世紀後,《女學生奇譚》夾帶「絕對不可閱讀」的警告字條,憑空出現。以一樁失蹤案件為契機,自由記者八坂接下此書的採訪工作。因遺傳性疾病,八坂感受不到「恐懼」。然而,隨著調查的展開,書中世界與現實竟在不知不覺間融合,他生平第一次顫慄不止。這純粹是一場惡作劇?或者,真有不可挖掘的祕密?

【一點想法】

先說結論,這是個好看的故事!但不純然是「恐怖」小說。
真要說,倒比較符合我心中認為「人性恐怖」小說的分類。

關於恐怖這件事

整個故事步步為營,詳細鋪陳。許多細節的描述,到故事後面你才恍然大悟,發現當初某些資訊呈現的意義。


但這種「啊哈」的感覺,不純然是愉悅的,反倒是讓人毛骨悚然。書籍快結束的時候,我內心一直歷經這些狀態:

「啊!一開始怎麼沒想這是這樣!」
「啊!怎麼會這樣,太可怕了...」
「啊!居然有這種事,太恐怖了...」

書中鋪陳的恐懼元素,十分「內斂」,作者筆觸時而客觀(像記者在報導事實一般)、時而帶我們潛入不同主角內心的主觀世界。閱讀過程,我們初步感受到的情緒,或許不是「恐懼」,而是「期待」,這本書到底會怎麼發展?

這種感覺就彷彿我們進入了鬼屋,我知道會有鬼。但是,鬼到底在哪裡,可以快點告訴我嗎?不要讓我一直癡癡的等。而本書故事情節,就在你等得好累了,準備鬆懈下來的那一刻,告訴你真相了。

缺乏恐懼的人

本書主角之一的自由記者八坂,恰好因特定疾病,而無法感受到恐懼。在一本主打恐怖小說的設定裡,並不常見。我們不得不換位思考,到底「缺乏恐懼」的人生,是長怎麼樣子的?

事實上,對於「缺乏恐懼」者,有一類人我們並不陌生,就是反社會的人,作者安排了八坂弟弟的出場,據小說描述,我們不排除弟弟多少有些反社會的特質(當然,還必須經過更多客觀的調查才能這麼說)。

兩個缺乏恐懼者之間的互動,非常有意思。「缺乏恐懼」的程度不同,造就了他們不同的人生。但在他們內心深處裡,似乎有著一樣的黑洞,洞裏不是恐懼,是什麼?是厭惡、是無奈?還是努力想融入社會,但仍無法被社會接納的異物感?

相較於弟弟「不正常的很正常」(比較符合我們對「異常」的想像),八坂這個角色看起來很「四不像」。作為一位橫跨「正常與不正常」邊界的人物,八坂如何在這個故事裏頭生活著,又是如何面對這個找不到定位的自己,是一個頗值得深究的點。

關於人性這件事

本文標題原本打算下的是「只有人類可以超越人類」。不知道這句話給了你怎樣的想像空間?或許,對不少人來說,妖魔鬼怪、怪力亂神再可怕,都沒有人類的某些扭曲的人格本質來的可怕。

但我後來覺得,更精確的說,真正恐怖的極致是,那些看似正常的人,超越了正常的權限,做出來「不正常」的事。因為先天的基因遺傳限制,許多人生下來就「不正常」。他們往往是我們目光的焦點。畢竟,拒斥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是我們基因的天性,「不一樣」意味著危險。但是,這種「不正常」,真的有這麼恐怖嗎?

我們時常忘了還有一群人,他們壓根徹底符合社會對「正常」的標準,但所做的事情,卻超出你我對「正常」的想像。到底是「異常」的人比較可怕,還是這群看似正常的人,做出異常的事比較可怕?當你發現你和他一樣「正常」時,你還相信社會賦予的「正常」是正常的嗎?

埋個伏筆至此,歡迎大家潛入本書的世界,試著替自己找找看答案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