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 Taddy Hall, Karen Dillon, David S. Duncan
天下雜誌,2017/08出版
最近很夯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將心理學中的同理心,應用在設計領域後碰撞出來的火花。事實上,走出心理學本身「攻守」的範圍之外,這門學問其實可以跟非常多的專業互動。本書雖然談的是「創新」,卻緊抓著以人為本的角度,也是一種多領域的互動之作。
過去商業領域談的多半是顧客的「需求」是什麼?以此為基礎,設計出商品來滿足這些需求。但本書換了另一種觀點之後,整個使用者的樣貌更活靈活現、生動:如果,一樣商品是一位「員工」,你雇用它來做什麼?
以「What Jobs to be done」的角度出發,我們看待「商品」的角度會開始微妙的轉變。你之所以買一個商品,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其實是出於不同原因。在不同時間與脈絡下,同一個商品可能替我們完成了不同的事。
以「創新的用途理論」這本書、這個商品為例:
- 一本書,可以是用來豐富知識的材料。我雇用了一本書,來提升我的內涵,學習「用途理論」的概念,這是功能面。
- 一本書,也可以讓我在與人交談時,展現更深厚的內涵,進而換得他人的信任。我雇用了一本書,來展現我對用途理論的基本了解,換得他人的信任,這是社會面。
- 一本書,也可以是在我泡泡麵的時候,作為壓泡麵的工具。我雇用了一本書,用來壓著我所有要吃的泡麵,這是功能面,可能也包含著一點情感面(對一個愛書人來說,書只是存在著,就讓人感到安心)。
在介紹完用途理論的概念後,本書用大量的案例(像是AirBnB, Netfilx等公司)來解釋,如何用「用途理論」來思考事情。當你用這角度看事情後,很多問題的格局會大很多。
以我所處的心理治療產業為例。A心理治療所的競爭者,其實不只是「B、C、D心理治療所」,而可能更廣泛的跨足到「廟公」、「神明」、「自然療法」、「按摩師」等等。某種程度,這些被雇者,都在用不同方式滿足顧客的需求。
***
如何挖掘潛在用途?本書提供了五種基本策略。一邊,我也試著以「心理治療產業」的角度來練習思考:
- 從生活中尋找:以自身經驗為材料,你生活中有哪些沒被解決的任務?這對其它人來說可能也很重要。(我們生活裡有哪些困擾,其實是可以雇用心理師來完成的?)
- 從「尚未消費」中尋找機會:那些沒用任何產品或服務的人,他們是如何滿足相對應的需求?(那些有心理困擾,卻沒有接受治療的人,是雇用了誰來處理這部分的困擾呢?是他們的家人、愛貓、mp3、還是Nike慢跑鞋?)
- 研究「變通與勉強湊合」的作法:當人為了解決問題而採取變通或勉強湊合的做法時,其實就是潛在客戶(以情緒困擾來說,也許喝酒、暴飲暴食這些「變通」的做法是有用的。為何某些人雇用這些做法來處理情緒困擾?如何從這些勉強湊合的方法裡,找到insight?)
- 「沒人想做的事」:不想做的事,這種「負面用途」往往是最佳的創新機會。
- 「不尋常的用途」:當顧客使用某產品的用法和我們預期的用法差異很大時,也可能潛藏著另一種商機(根據經驗,有不少個案在心理治療結束後,仍保持一、兩個月來諮商一次的習慣。當我們問你為什麼這樣做時,他們的答案跟,我們心裡認為「大眾對諮商的想像」完全不同:「我覺得這樣可以預防心理層面的感冒,好像是來打流感疫苗一樣」,這也提供了我們另一種詮釋心理治療的方式。)
「用途理論」與心理學在了解一個人的方式很像,功能面或許是最基本的,不過除此之外,人與情感也深具影響力,當然,環境也是。用途理論也像是一種人類學田野的思維,引導我們專注在正確的「複雜性」上。用途理論也藏著社會學式的思維,引導我們理解大脈絡之下的個人如何與其環境互動與互相影響。
當我們接觸愈多新一代的創新理念之後,總會發現裡面往往藏著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這些看似不賺錢的思維。說故事、發揮同理心、設身處地、以人為本的思考,這些概念其實在當代新創領域,都不是新鮮事了。不過,用途理論巧妙地結合這些觀念,作為一套架構,確實有機會讓我們看見過去沒有見過的商機。
***
克里斯汀生果然是大師,更讓人驚訝的是,他是一位與時代一起前進的大師。從破壞式創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乃至於本書,他始終不斷的精煉自己的思維架構,提供我們更多看世界的方式。
天下雜誌出版社也趁著此書新發表時,再版了許多他的著作,看完《創新的用途理論》之後若不過癮,他之前的著作絕對可以再帶給你更多新的思維!
*應用在人生與自我管理: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哈佛教你做好自我管理:從職涯規畫、家庭生活,到自我追尋,打造全方位的贏家人生
*企業與創新相關:
- 創新的兩難
- 創新者的解答:掌握破壞性創新的9大關鍵決策
- 創新者的DNA:5個技巧,簡單學創新
- 創新者的修練:對未來的預測,決定我們的策略選擇
- 哈佛教你行銷策略
- 來上一堂破壞課: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的教育新解
*應用在人生與自我管理: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哈佛教你做好自我管理:從職涯規畫、家庭生活,到自我追尋,打造全方位的贏家人生
*企業與創新相關:
- 創新的兩難
- 創新者的解答:掌握破壞性創新的9大關鍵決策
- 創新者的DNA:5個技巧,簡單學創新
- 創新者的修練:對未來的預測,決定我們的策略選擇
- 哈佛教你行銷策略
- 來上一堂破壞課: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的教育新解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