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Myself, and Us: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and the Art of Well-Being
Brian R. Little
天下雜誌出版
2017/06
「你坐在餐廳裡,觀察著周圍的人。你注意到隔壁桌兩名男子,當中較年輕的、打扮出眾的那位,將他的牛排退回了三次。根據你對這一連串行為的觀察,你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你會如何分析這樣的情境?你知道你的答案,與其說是在猜測那名男子,更不如說透露出更多關於你自己的個性嗎?(請見第一章)
【你一定好奇過的兩個人格問題】
人格心理學一個待解之謎就是,我們到底多半是依據「自己的個性」來生活,還是我們是「變色龍」,會依據情境來調整我們的個性?
再來,很多人一定有經驗,為什麼小華在職場上叱吒風雲、虎虎生威,回到家卻變成怕太太的小綿羊一族,這種落差到底該如何解釋?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小華?
針對上面兩個議題,本書提出了許多頗有參考價值的見解。若我們以第四章的「自我監控」傾向切入的話,這種自我監控特質的強弱,居然可以解釋下列這麼多種現象:
- 為什麼有人比較能「做自己」?
- 為什麼有人對「情境模糊」非常在意?
- 如果我現在要進去你房間,你的反應?
- 你會找怎樣的朋友去參加活動?
- 你的擇偶與親密關係會怎麼發展
- 職場上的強項與弱項等
【很多問卷,幫助你了解自己】
這是本書另一個好玩的地方,書中附上了不少測驗個性的問卷。這些問卷並不是報紙上會看到的那樣,而是經過科學研究驗證的。大家可以依據測驗的結果,輔佐作者內文的說明,不但可以更認識自己,也可以知道不同個性特質的人,在幸福的追尋上,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事情。
本書有的小問卷包括:
- 十項人格量表(TIPI,Ten-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
- SM(Self-Monitoring,自我監控)評量
- 控制圈(Spheres of Control)測驗
- 生活事件壓力量表(雖然寫完之後發現作者大婊這個問卷)
- 你是有創造力的人嗎問卷
- 環境反應量表(Environmental Response Inventory,簡稱ERI)(僅含介紹)
【非常有趣的人格心理學科普書】
在台灣,人格心理學的研究族群並不大(相較於其他學門的心理學),但是這門基礎的心理學卻是許多應用心理學(像是諮商臨床、工商等)的基礎,很期待本書可以讓更多民眾,乃至心理相關科系的學子更認識人格心理學這門學問,讓台灣進行相關研究的生力軍可以愈來愈多,讓人格、個性的研究更蓬勃發展。
非常推薦給對人性、人格特質、個性這些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本書讀起來並不會很辛苦,書中經常提到作者自己的親身經驗,這些故事可讀性很高,也助於我們理解很多原先有點複雜的概念!或者,看過作者的TED之後,你會更想讀讀書裡的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