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 Maitland
時報出版(2016/09)
「現今世界相對起來繁榮先進許多。我們對自治、個人自由、成就、人權及最重要的個人主義的重視達到歷史高峰,但是為什麼這些自治、自由又能自我滿足的個體會害怕與自己獨處呢?」
某種程度,在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說,適度的獨處絕對是對身心有幫助的。獨處不但是許多創意時刻噴發的基本條件,也是允許我們「認識自己」的絕佳時刻。
在這個充滿「刺激」的社會中,一旦我們停下來,太平靜之後,我們反而會不安。網路興起之後,要真正的「獨處」又更困難了。缺乏獨處的能耐,事實上造就了很多的社會現象。我們可能會沈迷於網路、用各種東西麻痺自己,就是為了避免感受到孤獨。書中曾引用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幾乎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帕斯卡爾,《思想錄》)
這本書對獨處提供了引人入勝的整理,為什麼大家對獨處都容易抱持負面的感受。對享受獨處的人來說,獨處的五種「好處」:(1)喚醒自我意識。(2)與自然融為一體。(3)加深天人合一的感受。(4)激發創造力。(5)自由感倍增。到底是什麼感受?最後最後,身為一位初學者,我們可以從怎樣的方式開始練習獨處?在面對獨處常出現的恐懼時,我們該怎麼面對?
推薦給對孤獨有感,或者,反過來說,極度排斥孤獨的朋友,一起來認識真正的孤獨吧!
在談到獨處時,不得不一起推薦下面幾本書給大家:
- 孤獨(Solitude),Anthony Storr
-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Sherry Turkle
- 與孤獨共處:卸下偽裝、回到自己、一個人安靜的九個習慣(孤独と上手につきあう9つの習慣),和田秀樹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