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愛的人遭到殺害後,人們會說, 我要報仇!
發生了殘虐的暴力犯罪後,人們會說,一定要讓犯人也嚐到同樣的痛苦!
「面對摯愛之人被殺,你會選擇原諒? 或是復仇?」
挑戰敏感議題、衝擊社會倫理,市場譽為下一位湊佳苗,最考驗人性正義與黑暗的推理新人小說獎得主!
加害者與被害者間,究竟誰是壞人,誰比較無辜,誰應該受到懲罰?
小說創造了一個架空的時空,讓我們思考,某些「點」發生之後,未來世界可能的樣貌。特別像是「復仇法 (ジャッジメント)」這類寫實的社會風格小說,更能發揮這樣的效果。
閱讀過程,隨著故事進展、抽絲剝繭,除了用「峰迴路轉」四個字來形容之外。很多時候,我們心中的某些「信念」也會開始隨之動搖。
什麼是真相?
什麼是真理?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法律為何存在?
懲罰的意義是什麼?
夫妻相處、親子關係、新聞上的「隨機殺人」、乃至於電視上的,也許是名嘴、神棍、心靈導師這些角色的存在。在這些你我熟知的日常生活設定之中,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愛恨交葛之下,該如何思索、回答上面的六個提問?
小說的本意或許不是替大家找出一個答案,而是想鼓勵大家,透過這樣的「模擬」去進行思辨。
事實上,當我們好好去理解、思考,進入這種跳脫於社會現實的模擬情境之後,其實可以得到不少思維、啟發。而這些新的思考,便可以帶回到現實社會議題的討論,像是以下這些大哉問:
「你支持死刑嗎?」
「當被殺的人是你的家人,你還支持廢死嗎?」
「以眼還眼有用嗎?」
--
在處理社會議題時,最可怕的就是「盲點」。因為立足於某立場過久,而不知不覺中形成的「理所當然」。而引起社會混亂的,往往就是對於自己「理所當然」的「不自覺」。
本書的劇情安排常常讓我們在後來,才意識到自己在某個事件中的盲點與預設立場。當我們站立的「預設點」站不住腳時,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其他立足點該如何看待、處理同樣的事情。
在進行這種思考與討論時,除了真實的案件之外,小說更是一個很好的材料,讓我們有機會用另一種架空的情境去思考各種社會問題,看見過去每個人自己忽視的盲點。透過這些盲點的覺察,有助於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來,開展更多的討論與對話。
非常推薦這樣的「社會事件文本」給老師、家長,或者是對社會議題有興趣的朋友。重點不是爭論出最後的「真理」,而是不斷的交流、激盪,讓我們逐步朝著那「人類」才有的,既理想又符合現實的公平正義前進。
發生了殘虐的暴力犯罪後,人們會說,一定要讓犯人也嚐到同樣的痛苦!
「面對摯愛之人被殺,你會選擇原諒? 或是復仇?」
挑戰敏感議題、衝擊社會倫理,市場譽為下一位湊佳苗,最考驗人性正義與黑暗的推理新人小說獎得主!
加害者與被害者間,究竟誰是壞人,誰比較無辜,誰應該受到懲罰?
小林由香
三采出版2017/04
小說創造了一個架空的時空,讓我們思考,某些「點」發生之後,未來世界可能的樣貌。特別像是「復仇法 (ジャッジメント)」這類寫實的社會風格小說,更能發揮這樣的效果。
閱讀過程,隨著故事進展、抽絲剝繭,除了用「峰迴路轉」四個字來形容之外。很多時候,我們心中的某些「信念」也會開始隨之動搖。
什麼是真相?
什麼是真理?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法律為何存在?
懲罰的意義是什麼?
夫妻相處、親子關係、新聞上的「隨機殺人」、乃至於電視上的,也許是名嘴、神棍、心靈導師這些角色的存在。在這些你我熟知的日常生活設定之中,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愛恨交葛之下,該如何思索、回答上面的六個提問?
小說的本意或許不是替大家找出一個答案,而是想鼓勵大家,透過這樣的「模擬」去進行思辨。
事實上,當我們好好去理解、思考,進入這種跳脫於社會現實的模擬情境之後,其實可以得到不少思維、啟發。而這些新的思考,便可以帶回到現實社會議題的討論,像是以下這些大哉問:
「你支持死刑嗎?」
「當被殺的人是你的家人,你還支持廢死嗎?」
「以眼還眼有用嗎?」
--
在處理社會議題時,最可怕的就是「盲點」。因為立足於某立場過久,而不知不覺中形成的「理所當然」。而引起社會混亂的,往往就是對於自己「理所當然」的「不自覺」。
本書的劇情安排常常讓我們在後來,才意識到自己在某個事件中的盲點與預設立場。當我們站立的「預設點」站不住腳時,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其他立足點該如何看待、處理同樣的事情。
在進行這種思考與討論時,除了真實的案件之外,小說更是一個很好的材料,讓我們有機會用另一種架空的情境去思考各種社會問題,看見過去每個人自己忽視的盲點。透過這些盲點的覺察,有助於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來,開展更多的討論與對話。
非常推薦這樣的「社會事件文本」給老師、家長,或者是對社會議題有興趣的朋友。重點不是爭論出最後的「真理」,而是不斷的交流、激盪,讓我們逐步朝著那「人類」才有的,既理想又符合現實的公平正義前進。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與回饋 :)
留言時請注意網路禮儀、個人隱私與相關法律規定。
在出現爭議留言時,部落格主人有權在第一時間先予管理或刪除留言。
請確認您理解上述規則後再行留言。
若有不願公開之訊息分享,亦可寄信至psy.su.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