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你在想什麼?》,翻翻變臉書:非常有趣的自我探索書

Laurent Moreau
步步2017/04出版

心理學家對「腦」非常有興趣,因為這是人類一切行為的起源之一。在心理諮商的過程,帶領個案一步步理解自己,特別是去理解自己「腦」的狀態,是頗重要的過程,我們說這是在培養個案「心理學式的思考」(psychological mind)。

不過,對初次接觸的朋友而言,要從一般「生活式的思考」,慢慢發展出另一種心理學式的思考模式,好用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情緒、思考、感受,入門時其實不是那麼容易。

因此在心理諮商的過程,我們會花一些時間,讓個案逐步熟悉這樣的「語言」。一旦掌握了這樣的工具,很多時候其實個案就有辦法處理生活中遭遇的問題了。

在讀翻翻變臉書《你在想什麼?》時,讓我大感驚喜。這是本非常視覺化、友善且有趣的書,引導讀者一窺大腦「在想些什麼」、「在感受些什麼」,而這正是心理學式思考的起點。


我們常用一個比喻,鼓勵個案觀察自己在想些什麼:「如果我現在在你的腦袋瓜兒,插了一支麥克風進去,那現在我們會聽到什麼?」。而這本書,則用了另一種更為直覺的、圖像式的視覺角度(外加翻頁的「打開」動作),「示範」出大腦「裡面」萬種風情的樣貌。當這些腦內的樣貌被「看見」之後,要進一步了解自己便容易了些。

當個案說他很悲傷(或者很生氣、很開心都適用)時,讓他/她理解自己的悲傷是什麼模樣,而不只停留在「我很悲傷」這樣模糊的描述;這種過程對於我們處理自己的情緒是很有幫助的。

這本繪本在這樣的歷程中則做了非常好的示範。除了應用在諮商的過程外,也是非常適合推薦給青少年、成人,用來作為自我探索的好繪本,十分推薦!

 
當個案說,他很悲傷時,其實裡面還有很多故事等著被探索與發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