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開藥簡單,開心難:精神科診間的人情絆》:我們都不孤單

作者:吳佳璇
天下生活/2017/01/11

精神科(或者也稱為身心科)和醫院其他科別比較不同之處,就在於「故事」。

高血壓、感冒、過敏等常見症狀的原因比較容易捕捉。醫師不一定需要知道「完整」的故事,就能針對症狀進行處理。病人只要說「感冒、流鼻涕、酷酷嫂」,而不一定要完整、具體的交代「因為昨天跟太太吵架,很晚才睡,今天早上起床迷迷糊糊沒穿外套,所以騎車的時候好像『寒到(台語)』」,因此才流鼻涕、咳嗽」。透過症狀精確的捕捉、描述與判斷,醫師就能提供基本的幫助。

不過在精神科,捕捉症狀只是第一個步驟。憂鬱、失眠、焦慮這些「症狀」背後的故事,則是診療時不能忽視的。因為,同樣是失眠,背後的故事有百百種。倘若就只針對失眠給藥,雖然短期可以見效,但可能治標不治本。想要治本,就得把「故事」找出來。




以本書前段的「失眠」為例,一個失眠,背後就有各種不同的「促發」原因、「維持」原因,乃至於「惡化」原因。另一半不忠、子女不孝、工作壓力大、人生不順遂,乃至於太晚喝咖啡、寢室環境惡劣、夫妻關係緊張等,這些劇情都會讓失眠出現。只知道個案失眠,給藥做處理,治療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之前就曾拜讀過多本吳佳璇醫師的著作了,像是《醫療自主時代》、《戰鬥終了已黃昏》、《謝謝你們,我的離島病友》、《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本書中,吳醫師不改其一流的說故事功力,娓娓道出許多在精神科診療時中的真實故事。

本書特色在於「真」,雖然故事內容、具體細節都已經經過調整與修改,但在吳醫師筆下的文字,卻彷彿能讓人想像出某個人的某段人生故事。我想,這一定是「閱人無數」的醫師,長年行醫下,逐漸累積不少人生「資料庫」,才能展現這樣信手拈來、娓娓道來的功力。

另一個特色在於「精」,故事永遠是說不完的,但能否呈現出人生故事的關鍵,更考驗著醫師或助人者的功力。在本書中的各個故事中,我們會看到「類似」的劇情,但在某些關鍵處的些許差異,卻造就了兩種人生故事的發展。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精神科其實是最人性的一科,因為裡頭上演的故事,真的就在你我周遭發生著,如此熟悉;而深陷在人生百態無奈中的我們,在看完這些故事後,也或許也會感到慰藉。畢竟,我們真的不孤單。他們的故事,有時就是我們的。

非常推薦本書給對身心科、精神科、心理諮商、心理治療有興趣。或者,對於「身心科門診這個神祕的房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感到好奇的讀者。讀完本書,好像就經驗了一百種人生片段。也很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讓更多對身心、精神科感到害怕、有些抗拒的民眾,可以試著放心,在必要的時候來與醫師、臨床心理師聊聊自己的人生故事,找到人生的其他方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