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勵志小書單:從《看!情緒幹的好事》說起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就是講到心理學,大眾第一印象大概就是「心理勵志」。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就是講到心理勵志,大眾第一印象大概就是「又是那一套」。

像是:

  • 叫人家要積極啊、陽光啊、正向啊,要好好挑戰自己啊。
  • 又或者,當你真心相信,全世界都會一起來幫你的啊,這樣的話。

這樣的話有沒有效呢?有,對某些人來說是有的,特別是天生樂觀基因比較強的那群人。


心理學家難道不知道這些話的效果其實只對某些人有用嗎?心理學家後來發現,其實過度樂觀和太悲觀一樣,其實都是失衡的不健康狀態。


事實上,適度的「不勵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接納世界某些真相,減少被「勵志」逼著去對抗或抗衡的力氣,還可以把這些力氣用來做自己更享受的事情。


這樣的「不勵志」風潮,在歐美已經持續一陣子了,但在台灣,目前坊間所看到的相關書籍,其實都還是叫大家要天天開心、天天挑戰、天天樂觀的傾象居多。


 


最近發現一本書,書名叫:「看!情緒幹的好事: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0年的良心告白──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自豪「不完美的我也是最好的自己」。天阿!驚為天人的書藉,我們來看看,寫得多動人!!

  • I am fucked, but I am proud. (嗯嗯)
  • 情緒問題誰沒有,人生就是不公平(真是感動,能接納這個事實,就能減少很多心理層面的flighting了)
  • 本書點出人們為了「解決問題」,常會許下哪些「不切實際」的願望,仔細說明這些願望無法實現的原因,並建議切合實際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有效方法。
  • 當坊間自我成長心理勵志書都宣稱有一條通往幸福與夢想的道路,本書則提出警告:繼續自我催眠,相信真有幸福康莊大道,只會讓你落入無限挫折悔恨的迴圈。(天阿,真是打了好多書籍一巴掌)
  • 忘了《祕密》、《吸引力法則》吧!宇宙沒理由接受你的訂單。(最喜歡的一句話)
  • 真實面對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放下吧。(我要哭了)
  • 保持冷靜非上策!負能量的正常釋放,是必要且健康的。(壓抑到後來真的會出問題)
  • 人的本性難移-所以別移了,接受真實的本性活下去。(放下「移」執著,「移」反而比較可能發生)

或許,面對某些無法「改變」的事實,真正能幫助我們的,反而是試著接納這些疾病、困擾,練習與之和平共處,才是真正救贖!


本書的精神跟ACT(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接納與承諾療法)有點呼應,在ACT的治療中,治療師會用「創造無望感(create hopelessness)」的過程,來向個案證明,很多時候,我們急著要「改變」或「解決」,才是讓我們更陷入困境的兇手。困擾我們的,其實並非一開始的「困擾」本身,而是我們「對待」困擾、「解決」困擾的方法出了問題。


除了這本書之外,現在也有幾本跟「不勵志」致敬的好書,也很邀請大家一起閱讀!

  • 正向思考不是你想的那樣:讓你動力滿滿、務實逐夢的動機新科學(「健康的」正向思考,不是你想的那樣啊!)
  • 快樂是一種陷阱(過入陷入追求「快樂」,反而會讓我們更不快樂)
  • 不幸福人生指南:14種保證命運悲慘的思考與行為模式(想要不幸福,這樣做就對了啊!)
  • 允許自己不快樂:勇敢悲觀、放心落淚,不再強顏歡笑的幸福練習(負面情緒比你想的還有用,讓研究來告訴你)
  • 壞習慣的正面力量:科學認證!壞習慣其實好處多多(偷懶其實也是有用的,這不是藉口)
  • 如何生存的非生存能力:證實有助於克服害羞、折磨、肥胖、單身、衰事、心理疾病,讓悔恨更少及認清愛情(本書以文學角度,陪你討論,有些「正向思考」為什麼容易把我們逼瘋)
  • 失控的正向思考(本書以社會學角度打臉過度正向思考的潮流)

看膩了樂觀思考、積極進取的心理書籍了嗎?來試著換個口味吧!相信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會讓你跌破眼鏡之後,反而豁然開朗。但大家也不用緊張,看完這些書,你並不會變的悲觀,反而可以知道樂觀與悲觀都有他們的用處,讓你在必要時,可以轉換的更有彈性,活得更自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