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書訊(2016.5)

替大家整理一下,這近半年來出版的心理好書。
也是替自己備份一下已讀、想讀、想買的書目。
供各位讀者參考。

{寫實的感人好書}

背離親緣: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Far From the Tree: Parents, Children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作者窮盡十年時間,針對三百個擁有異常孩子的家庭進行深入且多次的拜訪:聽力正常的父母生出聾人後代、芭蕾舞者生出侏儒女兒、華爾街寵兒生出唐氏症寶寶、異性戀父母生出同性戀、平庸的父母生出神童、慈愛的基督徒父母生出連續殺人犯,以及自閉症、殘障、跨性別、思覺失調(舊譯:精神分製),甚至因姦成孕生下的孩子……這本書就是探討這些掉到另一個世界的果實,他們作為與家庭成員及社會大眾都格格不入的差異分子,如何尋找自我的身分認同,同時也探討了為人父母的重大意義。作者自述:「展開這項研究時,我滿腹委曲;結束時,我學會寬容。一開始我想了解的是自己,到最後我了解的是父母。在這一頁頁的書寫中,幸福激發了寬恕。父母總是在愛中原諒我,而我最後也在愛中原諒了父母。」願所有讀者都能在本書中找到愛所需要的勇氣,並在釋卷後,以全新的眼光去評判個人價值及生命價值。

{情緒相關新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hetongbo/products/0010709862?utm_source=hetongb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605

情緒之書:156種情緒考古學,探索人類情感的本質、歷史、演化與表現方式
The Book of Human Emotions

本書從大量神經心理領域的科學報告、歷史文獻、文藝作品、流行文化和音樂等,蒐羅了大量對情緒的描述和定義,揭露人類探索情緒的歷程。從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斯、探險家達爾文、維多利亞時代到佛洛伊德,都指出情緒化身為人類潛意識的動能,穿梭在意識中,在在影響我們的價值觀與行為,因此他們對情緒的關注,除了為精神治療、心理輔導和人格研究領域帶來重大貢獻,也再現了人類演化意識中的深刻痕跡。

{思考相關新書}

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The Organized Mind: Thinking Straight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你的腦中充斥著過量資訊。你在電子郵件、臉書、簡訊和手頭工作之間疲憊不堪地折返,最後沮喪地發現,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沒有做。你並不特殊。該如何不讓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見所聞牽著走,把重要時間集中在創意構思、正確決策上?該如何在這樣的資訊過載年代,在龐大訊息中做出正確直截的決定?作者丹尼爾.列維廷,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行為神經科學、資訊科學學院和教育學院的特聘教授、暢銷作家,針對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提出完美解藥。

{健康生活的新書}

你在渴求什麼?:揭開理想體重、生活幸福、身心平衡的秘密
What Are You Hungry For?

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用速食滿足你的飲食衝動?有時候不餓也狂吃?想保持體態、控制體重,反覆跟從各種健康飲食建議,卻沒有成效?你的問題可能不在口腹之欲而在心靈滿足,沒有覺察心理因素影響你的行為。人的飢餓感是獨立於食物而存在。飢餓感很容易受情緒、分心、空虛、沮喪、壓力所干擾,如果你將身體的飢餓訊號帶回到平衡狀態,想吃東西的衝動就會變成你的盟友而非敵人。這一切關鍵在於直接取得連結心靈和身體的訊息。狄帕克.喬布拉博士指出,我們的腦的每個層次都是用來追求幸福的,但是我們卻只關注身體,沒有意識到內在的訊號。我們必須重新建立一層心理覺察,才能真正改變。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全球瘋行的工作效率升級方案,讓你的生活不再辛苦,工作更加省時省力
Smarter Faster Better:The Secrets of Being Productive in Life and Business

本書介紹動機、團隊、專注、目標、管理他人、決策、創新、吸收資訊等八個關鍵概念,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有的公司生產力驚人,彷佛擁有三頭六臂。書中有腦神經科學、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發現,也有企業執行長、教育改革者、四星上將、FBI探員、機師、百老匯作曲家的親身經驗。生產力最強大的個人、公司與組織跟別人不一樣,一天可以抵一百天的人,他們看世界的方式、他們的選擇,都跟一般人很不同。普立茲得獎記者查爾斯.杜希格在《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中,解釋人們為什麼平日有種種習慣。在這本新書,他同樣懷抱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走訪各行各業,深入探討生產力的科學,用精彩的故事解釋我們如何能用更好的方法做事。想要成功,其實不必那麼累,壓力不用那麼大,不必犧牲親愛的家人與朋友。不管做什麼事,其實都有更聰明、更快、更好的方法。

{專業人員省思的新書}

切開左右腦:葛詹尼加的腦科學人生
Tale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Brain: A Life in Neuroscience

以個人自傳的方式,呈現作者開啟裂腦研究這門領域的種種過程,處在頂尖的環境中,身邊無時無刻不環繞著有趣的人事物,暨是在進行科學研究,更多的是在享受這個人生。書中,你可以看到費曼拜訪他的派對,主動大方承諾可以讓葛詹尼加切開他的左右腦,前提是不可以影響到他做物理研究;你可以看到他與知名喜劇演員艾倫一時興起在體育館主辦公開的政治辯論;你還可以看到他與多位當代科學名家(諾貝爾獎座在書中數也數不完)交互激盪的過程……這不僅是他一生的紀錄,也是大腦研究科學史的見證。

但求無傷:一個腦神經外科醫師的自大、自省與自我療癒的歷程
Do No Harm: Stories of Life, Death and Brain Surgery

與病人的距離究竟該同理同情,還是保持鐵石心腸的距離?面對嚴峻的病況,究竟該挽救瀕臨癱瘓的生命?還是讓病人平靜離世?經歷許多災難與悲劇,因自大自滿而犯下慘烈的錯誤,即使已累積數十年的專業能力,他漸漸懂得何時收手,止於當止,瞭解自己的極限。本書記錄了他的成功與失敗,他對醫生身份的深切自省,希望以自身經歷,告訴所有人,醫生所面臨的,身為凡人的困難與困境。

全球生死大數據:一個醫生追尋70億人傷病與死亡的真相
Epic Measures: One Doctor. Seven Billion Patients

本書以穆雷醫生為主角,從他的成長故事,描繪對於醫療議題的投注與熱情,並為公共衛生議題帶來大數據的應用。「人為何而死」是簡單的提問,卻牽引了複雜無比的答案──除了呈現巨幅的全球疾病分布,也更能深入了解性別、年齡、區域等因素所造成的差異,進而採取積極改善行動。了解死因,只是一切的開始大數據是眾人爭先恐後的創新與商機,然而當大數據遇上醫療,呈現了實際存在卻從來未曾如此具象的人類生存圖譜,協助人類改善並過更好的生活。正如比爾‧蓋茲所說:「本書所指出的是,當我們獲得更多正確的資訊,便能做出更好的選擇,我們的作為也能更具影響力。」

{正念相關新書}

練習8分鐘就靜心:每天8分鐘,找回平靜、快樂的自己
8 Minute Meditation: Quiet Your Mind. Change Your Life

靜坐練習的最佳入門書!每天只要8分鐘,學會不被情緒束縛,讓煩惱得到釋放,讓心靈得到自由。不說教、不牽扯宗教、方法簡單有效易達成!



八週正念練習:走出憂鬱與情緒風暴(附練習光碟)
The Mindful Way Workbook: An 8-Week Program to Free Yourself from Depression and Emotional Distress

憂鬱的自責、焦慮的恐懼、承受壓力的筋疲力竭。即使在最困難的情境,也有一種安靜、明智的聲音,讓人收拾散亂的心,回到呼吸和身體感受。當我們的心變得穩定,就能回應生命中的艱難與痛苦。正念練習提供一條發現之路,讓人真實地參與,深度地感受,產生悲憫的行動,真誠地活出生命。

老師,帶領我們靜心吧:化解青少年憤怒、憂鬱、焦慮不安,打造正念校園的「L2B學習呼吸課程」
Learning to Breathe: A Mindfulness Curriculum for Adolescents to Cultivate Emotion Regulation,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老師,我的壓力好大!教我如何放鬆自己好嗎?在未來,學生「自我覺察」和「情緒自理」能力,將和學業成就同等重要!這套課程可以融入現行的學校課程中,而不會造成教師額外的負擔,任何班級導師、輔導教師、諮商師、社工師都可以依循書中的教案規劃,簡單上手實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