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關於我

#心理健康 #心理學推廣 #上課最有趣的心理師
「期待透過心理學知識,讓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過得更好。」
您好,我是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從2005年開始接觸心理學至今,這句話是我持續努力的目標。

除了諮商之外,近年我將工作重心慢慢移轉到社區、企業與大眾。期待透過每一場演講、講座或工作坊,接觸到更多民眾。每一次與學員互動,就像是多撒出一顆心理健康的種子。這也是我這幾年持續創作、寫書、經營粉專的初衷。

謝謝你來到這個網頁。期待未來有天,我們能有機會合作,一起努力將更多心理健康的概念,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如有講座、撰稿或相關合作提案,歡迎透過 e-mail 與我聯繫。

📪 聯絡方式

  • psy.su.tw@gmail.com

🌅 現職

🏙 經歷

  • 臨床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字1216號
  •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勞工健康服務相關人員結訓
  •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優秀青年臨床心理師
  • 台灣臨床心理學學會|會員
  •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共關係暨政策委員會委員
  • 心理師想跟你說 Podcast|共同主持人
  • 佛光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
  •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創新學程|兼任講師
  •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創意實驗室|研發長
  • 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領航子計畫|研發長
  •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臨場服務臨床心理師
  • 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合作臨床心理師
  •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案臨床心理師
  • 教育部特殊教育團隊|兼任臨床心理師 
  • 穩茂生藥|專欄作家
  •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 Association for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Professional Member
  • Family Plus Technology Inc.|專家顧問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心理營會心團體領導員|督導
  • 比漾廣場|專欄作家

🎤 專訪與受訪

🎤 其他受訪紀錄

📒 臨床訓練/背景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理學學士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創意學分學程結業
  • 台北市立北政國中實習輔導老師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心理營會心團體領導員
  •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見習臨床心理師
  •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見習臨床心理師
  •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急性病房實習臨床心理師
  •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門診與日間照護中心實習臨床心理師
  • 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暨洗腎中心見習研究員
  • 役政署替代役訓練班諮商中心心輔役男
  • 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臨床心理師

🎵 其他經驗

  • 音樂總監,國立政治大學第十屆駐校藝術節原創音樂劇(2010.7 - 2011.6)
  • 學生指揮,國立政治大學管樂營(2008.8)
  • 最佳指揮,國立政治大學第41屆文化盃合唱比賽(2007.12)
  • 最佳指揮,國立政治大學第39屆文化盃合唱比賽(2005.12)
  • 學生指揮,國立中壢高級中學第55屆管樂團(2003.7 - 2004.6)

👨‍🏫 專業服務

  • 職場心理學/員工協助
  • 講座/體驗、互動式演講與工作坊設計
  • 心理學於職場健康、工作效能、溝通之應用
  • 心理治療、情緒與壓力調節
  • 人際溝通議題

🧪 實務興趣

  • 接納與承諾治療
  • 第三波行為療法之整合
  • 第二波正向心理學與其應用

📖 我寫的書

  1. 唐京睦、蘇益賢(付梓中)。心理萎靡。台北:大塊文化出版。
  2. 蘇益賢(2022)。《轉動內心的聚光燈,照亮人生更多可能:臨床心理師的科學轉念法,跳脫思考盲點、提升心理彈性 》。台北:商周出版。
  3. 黃天豪、吳家碩、蘇益賢(2020)。《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平衡三力,找回活力》。台北:心靈工坊。
  4. 周裕翔、蘇益賢、林昱萱(2020)。《你今天被騙了嗎?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伎倆。台北:時報文化。
  5. 蘇益賢(2020)。《從此不再壓力山大:給忙碌人士的紓壓撇步》。台北:時報文化。
  6. 蘇益賢(2019)。《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台北:時報文化。
  7. 蘇益賢(2018)。《練習不壓抑》。台北:時報文化。
  8. 蘇益賢/文、廖國成/圖(2017)。奶油獅童書系列《奶油融化了!》。台北,雄獅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線上課程/有聲書/導讀

  1. 蘇益賢(2021)。《不快樂心理學:溫柔擁抱・憂鬱症》。一刻鯨選,線上音頻課程。
  2. 珍.博克、萊諾拉.袁(原著);蘇益賢(導讀)(2020)。《拖延心理學〔有聲說書〕》。漫遊者文化與遍路文化。
  3. 瑪蒂.蘭妮(原著);蘇益賢(導讀)(2020)。《內向心理學〔有聲說書〕》。漫遊者文化與遍路文化。
  4. 蘇益賢(2020)。每天幸福多一點:10堂正向心理學》。一刻鯨選,線上音頻課程。
  5. 蘇益賢(2019)《搞懂快樂的心理課》。YOTTA線上課程。

📖 翻譯/審閱書籍

  1. 日本Newton Press/原著。蘇益賢審閱(2023)。《解析精神疾病:解析常見精神疾病的病因、診斷與治療方法》(人人伽利略34)。台北:人人出版。
  2. 下山晴彥/原著。《圖解臨床心理學》(面白いほどよくわかる!臨床心理学)。蘇益賢審閱(2022)。台北:漫遊者文化。
  3. 穆戈/原著。《瘋人說》(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蘇益賢專有名詞對照審閱(2022)。台北:漫遊者文化。
  4. 周嶺/原著。《認知驅動》。蘇益賢審閱(2022)。台北:和平國際。
  5. Thomas Erikson/原著。《拆解人性的「四色溝通術」》(Surrounded by Idiots)。張美惠譯,蘇益賢審閱(2020)。台北:商業周刊。
  6. Jason Wachob/原著。《全富足:比財富更值得追求的人生價值》(Wellth: How to Build a Life, Not a Résumé)。謝濱安譯,蘇益賢審閱(2019)。台北:一起來。
  7. 加藤諦三/原著。《為什麼他只想到他自己:渴求關注、無視他人,你我身邊的常見自戀者》(なぜ、あの人は自分のことしか考えられないのか)。楊毓瑩譯、蘇益賢審閱(2018)。台北:木馬文化。
  8. Geetu Bharwaney/原著。《情緒韌性》(Emotional Resilience: Know What it Takes to be Agile, Adaptable & Perform at Your Best)。林家如、林歆敏譯;黃天豪、周裕翔、蘇益賢審閱(2017)。台北:金融研訓院。
  9. 張本聖、丁郁芙、蘇益賢(翻譯)(2017)。《走出苦難,擁抱人生:接受與承諾治療自助手冊》;原著:Steven C. Hayes, & Spencer Smith (2005). Get out of Your Mind and Into Your Life: The New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CA: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台北:張老師文化。

✍️ 相關發表與文章

  1. 蘇益賢(2024)。該說還是不說:情緒分享與表達背後的心理學。張老師月刊2024年10月,562期。
  2. 蘇益賢(2024)。旁觀者清的自我練習:從情緒與事件中「跳出來」。張老師月刊2024年7月,559期。
  3. 蘇益賢(2024)。聽進心坎裡:認可的六種層次與其運用。張老師月刊2024年4月,556期。
  4. 蘇益賢(2024)。看見你對情緒的信念,如何影響你的溝通。張老師月刊2024年1月,553期。
  5. 蘇益賢(2023)。《以我們告終》心理師書評:解構親密關係暴力,關乎自己長出愛的勇氣。女人迷網站
  6. 蘇益賢(2023)。心理學家看孤獨。覺行雜誌,第59期
  7. 蘇益賢(2023)。後悔的心理學:善用此刻的後悔感受,引導自己做出未來不後悔的行動。張老師月刊2023年11月,551期。
  8. 蘇益賢(2023)。對自己好一點——你今天對自己慈悲了嗎?。張老師月刊2023年8月,548期。
  9. 蘇益賢(2023)。在管理、辦公等職場情境,諮商技巧也能派上用場。張老師月刊2023年5月,545期。
  10. 蘇益賢(2023)。逆境時刻的自救法:RAIN 口訣。張老師月刊2023年2月,542期。
  11. 蘇益賢(2023)。用一年四季,陪自己修煉同理心。張老師月刊2023年1月,541期。
  12. 蘇益賢(2023)。後悔比我們想得還有用處──導讀《後悔的力量》。Okapi閱讀生活誌(線上)。

  13. 蘇益賢(2022)。因為焦慮導致身心俱疲?小心你陷入了「假焦慮」──讀《焦慮新解》。Okapi閱讀生活誌(線上)。
  14. 蘇益賢(2022)。努力想要快樂,怎麼反倒讓你微憂鬱了?皇冠雜誌,825期。
  15. 蘇益賢(2022)。瘋人是誰?先別急著下定論——讀《瘋人説》。Okapi閱讀生活誌(線上)。
  16. 蘇益賢(2022)。良性溝通的起點,就從「我們不一樣」,找到「我們都一樣」開始。Okapi閱讀生活誌(線上)。
  17. 蘇益賢(2022)。心理的傷口不像身體那樣清晰可見,常以難以理解的形式呈現在當事人的生命裡──《你發生過什麼事》。Okapi閱讀生活誌(線上)。
  18. 蘇益賢(2022)。開口說不,拒絕被凹——找到說出口的勇氣。張老師月刊2022年9月,537期。
  19. 蘇益賢(2022)。人生如戲:別太入戲,我們到觀眾席坐坐吧!張老師月刊2022年5月,533期。
  20. 蘇益賢(2022)。焦慮來攪局,讓你溝通不暢通?──上台焦慮化解術。張老師月刊2022年1月,529期。
  21. 蘇益賢(2021)。用「體驗」作催化劑,把新手助人者的焦慮變成禮物──讀《助人者練心術》Okapi閱讀生活誌(線上)。
  22. 蘇益賢(2021)。最強戀愛告解室——你的戀愛出了什麼錯?《正常人》康諾vs.梅黎安Okapi閱讀生活誌(線上)。
  23. 蘇益賢(2021)。特別篇:十位已經在路上的心理師想跟你說,〈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12月,528期。
  24. 蘇益賢(2021)。新手心理師的自我照顧,〈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11月,527期。
  25. 蘇益賢(2021)。準備一場有記憶點的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10月,526期。
  26. 蘇益賢(2021)。初談網路品牌經營與大眾推廣,〈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9月,525期。
  27. 蘇益賢(2021)。治療紀錄的思考、書寫與彈性應用,〈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8月,524期。
  28. 蘇益賢(2021)。職場篇:校園心理師的新手叮嚀,〈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7月,523期。
  29. 蘇益賢(2021)。特別篇:如果可以回到過去⋯⋯,〈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6月,522期。
  30. 蘇益賢(2021)。尋找適合自己的督導,面對督導焦慮,〈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5月,521期。
  31. 蘇益賢(2021)。從摸索到打造:治療學派與理念〈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4月,520期。
  32. 蘇益賢(2021)。Back to Basic——基本諮商技巧的刻意練習,〈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3月,519期。
  33. 蘇益賢(2021)。新手心理師的求職焦慮,〈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2月,518期。
  34. 蘇益賢(2021)。挑戰,一個接著一個:起源、同儕團體與邀請,〈心理師求生指南專欄〉。張老師月刊2021年1月,517期。
  35. 蘇益賢(2021)。《藍屋子》:秘密之下窺探人性。聯合文學,435期,42-47。
  36. 蘇益賢(2020)。關係救星♥愛情導師:心理師想跟你說的愛情限時批─當你遇見恐怖情人Okapi閱讀生活誌(線上)。
  37. 蘇益賢(2020)。如果精神醫學不再只是聽說與獵奇─讀《成為一個新人》。聯合文學,423期,書評別冊
  38. 蘇益賢(2020)。提分手・被分手的心理現象學。聯合文學,426期,23-25。
  39. 蘇益賢(2020)。找回接納的力量,不被焦慮綁架。張老師月刊,509期,30-35。
  40. 蘇益賢(2020)。我就爛:是妄自菲薄,還是一種自我保護?張老師月刊,512期,14-18。
  41. 蘇益賢(2020)。知與行的心理學:談人的改變歷程與機制。覺行雜誌,52期,24-35。
  42. 蘇益賢、丁郁芙(2019)。當臨床心理師走入社區:民眾的認知與態度調查。壁報論文,2019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 
  43. 蘇益賢(2019)。認識你腦中的防毒軟體——負面情緒處理術。今周刊,特刊。
  44. 蘇益賢(2019)。《說不的勇氣》,說不練習題:找出原則,才有勇氣說不(特別企畫)。皇冠雜誌,784,24-31。
  45. 蘇益賢(2019)。臨床觀察者:沒說出口的話才是關鍵。《沙林傑的九個身份,沙林傑誕生一百年紀念專輯》。聯合文學,418期。
  46. 蘇益賢(2019)。你「看到」的就是你「記得」的嗎?《是記憶偏誤or腦霧? ——健忘‧見望的心理「據」》。張老師月刊,504期,16-19。
  47. 蘇益賢(2019)。忘記了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再次練習記得。是記憶偏誤or腦霧? ——健忘‧見望的心理「據」》。張老師月刊,504期,43-45。
  48. 蘇益賢、丁郁芙(2018)。心理學的大眾化:民眾對心理學的期待調查。壁報論文,2018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高雄,台灣。 
  49. 蘇益賢(2018)。民眾眼中的心理諮商:搜尋趨勢告訴我們的事。壁報論文,2018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高雄,台灣。 
  50. 蘇益賢(2018)。孩子抱怨的人,竟然是我!——抱怨的分寸。張老師月刊,第487期,46-49。
  51. 蘇益賢(2018)。勇敢做自己,也可以是乖兒子!今周刊,特刊《你的善良要有底線》。
  52. 蘇益賢(2017)。高中生會心團體領導員的訓練模式:初步的發展與分析。壁報論文,2017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
  53. 蘇益賢、丁郁芙(2017)。走出同溫層:給大眾的臨床心理學策展實驗。大會實務主題論壇:創意發展X臨床心理。口頭報告,2017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54. 陳文玲、林淑敏、李佳諭、謝壁卉、黃伶穎、羅紓筠、徐安升、陳唯捷、蘇益賢、李勇達、陳郁馨、游惠婷、張鈺婕、李俊學、張子謙、李律鋒、王怡婷、林晏羽(2017)。翻轉教育、行動實踐:政大X書院12年。中國西安:現代高校書院制教育研究。
  55. 蘇益賢、丁郁芙(2016)。心理治療的「行前通知」:圖文創作的初步嘗試。壁報論文,2016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 
  56. 蘇益賢、丁郁芙(2016)。以「價值觀」作為心理治療進展評估工具的初步嘗試。壁報論文,2016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 
  57. 蘇益賢、丁郁芙(2016)。民眾對什麼心理學知識有興趣?臉書粉絲團的觀察報告。壁報論文,2016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 
  58. 蘇益賢(2016)。接納與承諾療法:入門文獻回顧。壁報論文,2016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
  59. 陳文玲、陳郁馨、陳唯捷、游慧婷、蘇益賢(2014)。我們每天都在改寫未來:「大學小革命」行動之構思、實踐與反省。未來想像教育在台灣。教育部。台灣:台北。
  60. 蘇益賢(2013)。自尊威脅與遠端防衛對女性大學生節制飲食意圖的影響。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台灣:台北。 
  61. 蘇益賢(2013)。佛學智慧──正念在臨床心理學中的應用。2013年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台北:華嚴專宗學院。 
  62. 蘇益賢(2013)。以佛教正念智慧協助我們在繁亂的社會中自處。慈光山,2013年人文獎研究所組。 
  63. 蘇益賢、許文耀(2009)。台灣老年憂鬱與希望理論初探究。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97-2815-C-004-020-H。
  64. 蘇益賢(2008)。希望量表之信、效度考驗。壁報論文,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台北,台灣。 

✍️ 推薦序

  1. 〈我的夢想〉:不只是作文,而是值得我們持續思考的題目——《找對夢想:世界領導學大師的10大關鍵問題,教你設定目標,再實現夢想》(商業週刊,2024)。
  2. 努力生活,不忘好好休息——《好好休息:心不累、身體不疲憊、大腦不報廢的好眠人生實踐法》(天下雜誌出版,2024)。
  3. 無為的力量——細膩拆解傾聽,反思助人歷程。《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傾聽養成法》(心靈工坊,2024)。
  4. 那些發生過的種種,身體都會用它的方式記得。《阿拉斯加韓醫院》(漫遊者,2024)。
  5. 用本書的養分,陪你走一段韌力培養之路。《韌力:釋放創傷、挺過挫折,在逆境中前進的復原力(啟示,2023)。
  6. 要走、還是要留?這是個能讓你更了解自己的大問題。《關係斷捨離:當相處感到心累,如何留下守候、如何灑脫放手?》(啟示,2023)。
  7. 再次認識憂鬱症::它和我們所想的一樣嗎? ——《如果你想把全世界扛在肩上,憂鬱症就會找上你》(商周,2023)。
  8. 在《最後的獨角獸》裡,看見你我共有的「存在」習題——《最後的獨角獸》(漫遊者,2023)。
  9. 在踩線之前,先理解防線——《誰說只是約會,你就不用懂法律?》(遠流,2023)。
  10. 如果有一種人性的黑暗,是極致的黑,那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犯罪人格剖繪檔案(增訂版)》(商周,2022)。
  11. 從不斷遞迴的虐愛裡,找回真正缺失的那一角——《失控的愛:為什麼我們愈相愛,愈受傷?觸摸那些心底被忽略的失控感,走向真正親密的未來》(天下雜誌,2022)。
  12. 替你的負面情緒,找到存在的意義——《你的大腦有點Blue:史上最舒適年代,為什麼還是焦慮不安?》(究竟,2022)。
  13. 四十個人際難題的預演與激盪——《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天下雜誌出版,2022;因日方版權限制,未收錄於書中,僅刊登於網路)。
  14. 從「啊哈」到「哇賽」──我心目中的哇賽心理學——《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哇賽療心室,19道練習陪你解鎖人生難題》(親子天下,2022)。
  15. 看見悲傷,認識悲傷,說出悲傷⋯⋯就能不再害怕悲傷——《你不在,悲傷的我這樣生活:當心神離線、情緒潰堤,幫你找回所有需要的愛與寬容,守護生命中難以承受之慟》(方舟文化,2022)。
  16. 爬梳榮格人生,知其理論所以然——《榮格的30個夢:心靈大師的自我療癒》(心靈工坊,2022)。
  17. 另一種面對人生苦痛的新觀點——《無,生命的最佳狀態:用科學方法消除痛苦與不安》(方智,2022)。
  18. 另一種改變的可能路徑——《快樂成癮:不費力的練習,從此幸福戒不掉》(心靈工坊,2021)。
  19. 當小說人物遇上精神分析——《幻覺與夢:佛洛伊德與威廉煙森的《格拉底瓦》》(商周,2021)。
  20. 養「身」不忘重「心」——《其實,問題出在心理受傷了》(奇光,2021)。
  21. 繪本讀後思考導讀——《深夜中的月光食堂》(三民,2021)。
  22. 在討好與反抗中間,存在著一個平衡點——《討好陷阱》(商周,2021)。
  23. 從你成長的所在,看見關於你的生命軌跡——《如何相愛不相害》(蘋果樹,2021)
  24. 登山,看的是風景,也是自己——《沒有名字的那座山》(遠流,2021)。
  25. 為什麼我會這樣想、這樣做?人類行為背後的動機之謎——《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潮浪,2021)。
  26. 從起床到晚安,學學鳥兒的生活哲學——《隨意鳥日子》(遠流,2021)。
  27. 拖延只是表象,底層藏著什麼?——《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時報,2021)。
  28. 從你成長的所在,看見關於你的生命軌跡——《如何相愛不相害》(蘋果屋,2021)。
  29. 用一個有溫度的故事,融化冰冷的調查數字——《我想念我自己(遠流,2021)。
  30. 直視恐懼,認識恐懼,才能獲得成長與自由——《內在獲勝》(浪潮,2021)。
  31. 用正念按下暫停鍵,重新整理⋯⋯再出發——《如果停不下來,就先學會慢下來:52種簡單易行的正念練習,幫你化解壓力,找回專注力》(時報,2021)。
  32. 在不久的將來,「慢與靜」將是關鍵能力——《駕馭沉靜:平衡身心靈與內外衝突,通往幸福的情緒練習》(寶鼎,2021)。
  33. 從怪癖中探索人性與自我——《怪癖心理學》(寶瓶,2021)。
  34. 人生必修的「失敗學」學分——《慶祝失敗:從愛情、工作到生活,我在挫折裡學到的事》(大好書屋,2020)。
  35. 勇敢地陪自己再長大一次——《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尖端,2020)。
  36. 把EQ知識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可以柔軟,不代表你必須一再退讓:讓情緒成為你的後盾,不再委屈自己的EQ練習》(時報,2020)。
  37. 愛人前,你得懂得「識人」——《自戀者施虐,竟讓你愛到無法自拔:從有毒的伴侶、親子、朋友、主從關係中康復的最佳方式。兩萬個曾經受傷的心靈從此重生》(大是,2020)。
  38. 人際關係有難題,備好工具再上路——《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把痛苦、走偏的關係,勇敢退貨,只留下對的人》(聯經,2020)。
  39. 善用情緒,洞察欲念,站穩談判的第一步——《哈佛法學院的情緒談判課:5大核心情緒策略,創造共贏成果》(商周,2020)。
  40. 那看似擺脫不掉的,背後都有原因——《完美的擺脫:家人、感情、朋友、職場……不能逃跑的人際關係, 如何不再煩惱》(大是,2020)。
  41. 自知之明:避免成為職場笨蛋的特效藥——《拆解人性的四色溝通術:瑞典行為教練教你駕馭職場、團隊與人際交流》(商周,2020)。
  42. 讓意義陪伴你面對傷痛——《意義的追尋:轉化哀慟的最終關鍵》(時報,2020)。
  43. 厭世與求生之間的張力裡,藏著什麼?——《厭世者求生指南:我們終將在不同的路上,不再強求誰的目光》(遠流,2020)。
  44. 重要的話,要溫柔的說——《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該說什麼,能安慰所愛、讓人釋懷;什麼話可以停止爭吵、挽回一切,或是成功告白,改寫那段人生結果》(大是,2019)。
  45. 帶著理智立下對的志——《勵志書實踐生存報告:我如何花一年的時間讀12本暢銷勵志書,並真的改變人生》(PCuSER電腦人文化,2019)。
  46. 逗趣、好笑,卻也認真的人生使用說明書——《人生好難,到底哪裡出問題:喜劇演員×藏傳僧侶×腦神經科學家如是說》(究竟,2019)。
  47. 努力解壓,壓力更大?--如何更有智慧地照顧自己?——《什麼時候心才能不那麼累》(商周,2019)。
  48. 情緒管理的真本事——《情緒智商:哈佛大學代代相傳的3堂自我管理課!》(大樂文化,2019)。
  49. 三十個對號入座的邀請——《青春走得太快,領悟來得太慢:在失去中獲得、在恐懼中勇敢,看精神科醫師如何拿回人生主控權》(商周,2019)。
  50. 另一種「接地氣」的靜心冥想——《去他的,來冥想吧》(時報,2019)。
  51. 擁抱異己,看見恨意底層的風景——《逆轉恨意:洞察仇恨的源頭,讓善意與惡念開始對話》(時報,2019)。
  52. 抱怨不是壞事,但只會抱怨也不是好事——《好好抱怨:讓好事接連上門的溝通藝術》(大是,2019)。
  53. 練技,也練心——《FBI套話術,讓他不知不覺說真話》(大是,2019)。
  54. 其實這些異常,比你想得還要日常——《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那些自戀、善變、邊緣、反社會的人在想什麼?》(究竟,2019)。
  55. 看似都一樣,實則大不同——《容易受傷不是錯:建立專屬於你的安全基地,不受他人評價左右的幸福人生》(悅知,2019)。
  56. 打破你對時間管理的既定印象——《一流自雇者的 時間管理術:打敗拖延症,每天只做7件事》(樂金,2019)。
  57. 生氣的智慧——《達賴喇嘛:這些事,你應該生氣》(采實,2019)。
  58. 學點心理學,永遠不嫌晚——《讓自己好過的關係心理學:相處難,怎麼兼顧對方開心而我不委屈,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大是,2019)。
  59. 漫遊‧慢遊——《不勉強,更快樂:快轉人生的慢節奏練習》(商周,2018)。
  60. 心理學利用差異,找出更多可能性——《別讓下意識騙了你:人真的是按自己的想法而行動嗎?比起靠意志力改變人生,整理下意識更容易》(大是,2018)。
  61. 那些我們認真追求卻沒多想過的事——《美麗的葛莉絲達》(步步,2018)。
  62. 委屈自己,是心受傷的證明——《學會勇敢的善良,不再委屈:擺脫「傷痕陰影」,擁有拒絕犧牲的勇氣,別再對不起自己》(方言,2018)。
  63. 透過死亡,看清人生——《死,打碎我們,還是打開我們?:生死交界六代送行者,最真摯的心靈告解與生命體悟》(商周,2018)。
  64. 練習在被刁難的生活裡,思考你的人生觀察——《請原諒生活對你的刁難:增加對他人的厚度,就能獲得自己的高度,偶爾對這世界動點粗──才是修養》(大是,2018)。
  65. 藏在飲食、消費、快樂之中的「理所不當然」——《過度飲食心理學:當人生只剩下吃是唯一慰藉》(光現,2018)。
  66. 培養柔軟的堅毅,抗壓不必硬碰硬——《別讓抗壓力害死你:寫給心累上班族,找回工作平衡的逆境力》(今週刊,2018)。
  67. 愛情有什麼道理?其實還真的有!——《戀愛這種病:解讀自我與對方的人格,診斷愛情的現在與未來》(時報,2017)。
  68. 非常有趣的自我探索書——《你在想什麼》(步步,2017)。
  69. 學習替自己煮一碗有科學根據的心靈雞湯——《想法轉個彎,就能掌握好心情: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大樹林,2017)。
  70. 放下評價,看見值得肯定的自己——《找回自我肯定感,不再感到人生艱難:放下應該與論斷,用無條件的尊重,接受原本的自己、擁有真誠自在的人際關係》(方舟,2017)。
  71. 心理不舒服,誰能告訴我該怎麼辦?——《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面對混亂失序,如何生活、戀愛,好好照顧自己》(木馬,2017)。
  72. 互相傷害背後,是兩顆脆弱的心——《我們總是用惡毒的話傷害最在乎的人:本想表達關心,為何總讓彼此傷心?互相傷害的背後,其實是兩顆脆弱的心》(大是,2017)。
Last Update: 2024/3/21

留言